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国当代女性作家费·维尔登的小说创作从未脱离过父权社会的现实,她笔下所创作的"邪恶"女性形象成为后现代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缩影与超越。进入21世纪后,维尔登通过女性书写诙谐而幽默地揭露出女性视角下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所创造的女性人物以邪恶幽默的态度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其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运用,主要从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影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在中国服装设计中得运用以及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启迪。为设计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讯,以期为中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以及告诫中国的设计者对后现代主义这一设计理念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元小说、语言的断裂、情节的不确定、二元对立的消解、互文本五个方面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精神对先锋小说叙事的影响,探讨先锋小说对于新时期文学叙事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华小说的序跋是余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闪光点,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余华对于小说创作所持的一些独到的观点,这些观点是作家在"无边的写作"中神启般的顿悟。余华善为序跋,简洁单纯的表述中处处充满着对于小说创作观点的理性见解与思辨气质,在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中也体现出其反常理的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反权威、反主流、反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的研究中,艾丽丝·门罗被认为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创作在观念和技巧上都超越了现实主义.通过门罗的两部小说《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和《你以为你是谁》,分析了门罗如何运用摄影艺术创作的特点,将陌生与熟悉,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矛盾运用到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区分了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乡村题材小说这三个概念,主张用乡村题材小说来囊括新时期以来全部的乡村小说创作,这既满足了乡村小说创作的实际需要,使这一文学流派能够科学、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还对改变当下乡村小说批评的观念、方法和视角有着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方方小说创作题材紧密相关,底层女性与女性知识者/俗与雅是透视方方小说女性观念的有效分类。比较主人公分别为男女的小说,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方方小说的传统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极强的个性特征与“私人化写作”、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突出道德伦理色彩不仅是服饰艺术的特征,也是整个审美文化的特征。我们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时,也应该看到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精神对其审美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也都在他小说里的服饰描写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除了看到女性服饰描写对其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外,也还可以从女性服饰描写中清晰地看到这种与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结合的审美观和审美特征的总体和个性呈现。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的作品拓展了现代短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表现了荒诞的社会观及悲观的人生态度等思想倾向,在文学技巧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另类",其独树一格的叙述风格、主题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期待视野.福尔斯以自己实验性和先锋性的创作实践,表露了他对小说文本解读的观点.其主张宣告着"作者正在死亡",文本向多种解读开放;以及在读者视野和文本视野整合的条件下,在作者的引导下,读者具有对文本进行多种解读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以质疑现代性、解构法、谱系学、语言游戏说等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当代哲学的转换;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超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有简单化趋向。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美学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原有关学理论的动摇和颠覆;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及审美两方面)对原有美学理论的挑战;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美学的形上追求正相反对.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的美学理论必须重构:以整体论哲学取代科学认识论作为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文化本体论取代物质实践本体论构建我们的美学理论;以固有的美学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尤其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做到中西融化出新.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伦理学传统发起了猛烈攻击。它试图摧毁理性,反对把理性作为道德的绝对基础;它消解道德的主体性,强调道德主体的去中心化;它质疑道德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道德知识的不确定性;它反对既定的道德准则,追求一种“怎么都行”的游戏化的道德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理想境界,是在摧毁传统道德,实现道德的最大自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京地区江宁、仙宁大学城三所高校400名在校女大学生(其中女本科生200名,女研究生200名)的婚恋观调查,发现在婚恋问题上,当代女大学生表现得比较从容,但又决不轻易苟同物质取向和开放取向,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谨慎和独立。在她们的观念、思维中,既有浓厚的传统女性的特色,又有鲜明的现代人的风格和知识女性的特点,在她们身上,传统两性价值观的影响犹在,但从知识到态度到行为,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并已从表层走向深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女性劳动力就业发展的方向 ,以及出现这种新形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女性经济活动人口正在缓慢地向高技术型、智能型、市场竞争型职业转移 ,女性人力资源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同时也指出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王安忆众多的作品中,上海女性形象出现的比例十分可观且具有明显的特点:缺乏母爱的童年;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具有骄傲的弱者意识并且以不幸的婚姻生活做结局等.这些上海女性形象非常曲折却坚定地传达着内心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偏向于传统,它的形成是作者的童年体验加上当代思考的结果.在文本的传达中却遭遇了当代评论界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和以男权话语系统为主的传统文学一样,都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特殊,因而女性文学也显得“另类”。该文从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文学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自觉的演变和特点,认为女性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并养成自主的品格,建构女性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女性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基本符合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但女性因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定的性别文化、时代特征等,表现出自身的职业选择特点和职业发展特点。本文力求较科学地描述中国女性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特点,更好地促进女性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