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传统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法是基于“缺陷观”、“目标观”与“要素观”三种观点,对内部控制做单方面的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本文从“整合观”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逻辑框架,吸收“缺陷观”与“目标观”的合理做法,构建一套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形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为解决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张金斗 《当代经济》2018,(6):117-119
本文针对酒鬼酒公司突发的“黑天鹅”事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酒鬼酒公司在内部控制主体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对酒鬼酒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分析,找到了可能引发“黑天鹅”事件的原因.同时,就完善内部控制及防范风险,提出了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及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措施.为企业更好地抑制“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提升经营单位的资本管理效率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 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过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在这种过度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会相形见绌,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要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但权力授予也要讲究“度”的限制,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国家的内部控制的发展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内部控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很多,如“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以及“银广厦”等等许多经济事件被归于内部控制问题。在实务界,很多企业也在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上苦苦探索,但收效甚微。本文试通过对内部控制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利益方关系分析,从宏观上探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琴 《时代经贸》2007,5(9Z):70-70,72
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企业经营,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紧紧扣住“没有业务不被控制”和“没有人不被控制”两个原则,加强内外部执行机制建设,最终达到企业的“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6.
美国强制性双重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阚京华 《经济管理》2007,(22):13-18
安然丑闻后.美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强制要求公众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自我评价.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做出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由此,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从“标准化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了“受监控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一个管理当局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独立评价的强制性双重评价阶段。本文借助美国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实例对此强制性双重评价制度做一解析.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强制性规定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国内各界人士都在深入思考和尝试着实践这一重大改革措施。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重要地位。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我国新世纪会计领域构建的政府、社会和单位内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处于转轨时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资本运作的方式等问题尚未完全理清,使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加上所有者的模糊和缺位,使企业的外部监督非常薄弱,这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康玲 《经济论坛》2006,(23):88-90
内部控制由来已久,先后经历了内部牵连、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纵观内部控制发展史,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便是COSO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出现。COSO在此研究报告中将内部控制解释为: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营运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只能为实现以上3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非“有效保证”。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管理当局依据一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最初的内部牵制思想是以帐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帐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西方理论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控制环境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经济师》2008,(10):110-1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是上市公司违规违法案件却不断曝光。其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而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使企业“要我控制”转变为“我要控制”。文章通过从控制环境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寻求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COSO报告(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制定的题为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的简称)的陈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报告提出的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审计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该报告是国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新《会计法》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通过实践证实了“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有效性越来越被企业所认知,也成为会计专业人士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会计内部控制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会计”是控制的主体,也就是通过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指挥、调节企业经营活动;狭义上,“会计”是控制的客体,也就是控制者对会计工作及其质量实施控制。本文主要立足于狭义上的会计内部控制,从一名会计专业工作人员角度出发,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略谈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32年,Berle and 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现代公司所有权分散问题以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问题,即“Berle-Means命题”。本文从公司控制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方面回顾了求解“Berle-Means命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现代公司控制理论衍生与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许多企业兴衰的例予证明,内部控制的缺失往往导致企业低卜的管理水平和扭曲的会计信息,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对于诸如携款外逃、公款赌博、公款炒股、企业采购环节和工程结算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制度的形成,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历程,即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四个阶段。如此漫长的时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核心。因此,笔者着重从财务会计和会计的角度阐述企业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袁锡铭 《时代经贸》2013,(12):11-12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其2012年将要在我国深沪两大交易所实行,并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这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又是一次机遇。本文将从公司治理角度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财务丑闻案层出不穷,其原因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因此,2002年7月Sarbanes-Oxley法案首次明确提出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但是,该条款并没有详细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途径,故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有助于公众公司进一步落实Sarbanes-Oxley法案中的相关内容。本文提出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是对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及会计报表认定目标、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和评价,它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提供了详细的记录,增加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可行性,有助于企业把握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抓住关键内部控制程序、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当然,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近期内广泛应用该模型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与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而言,内部控制主要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完善控制环境、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编制合理的内部控制文件等;二是提高内部控制的应用效果,即内部控制效率,后者往往更重要一些,因为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