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传播的成本之大让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一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不传播不存在”的时代,品牌的价值取决于传播形象与传播力度,品牌企业必须进行一定规模的传播;另一方面,品牌传播依靠传统媒体广告的原有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不仅消费者对于信息的选择日益严酷,大量的品牌信息未能到达他们的心灵;而且消费者的分群化与碎片化严重稀释了有限的广告经费。一个粗略而略显保守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消费者为轴心的传播活动,同时,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快消品行业逐步过剩而且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快消企业借力互联网如何规划有效的传播活动,与消费者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品牌传播力,深化消费者对快消企业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以期最大化释放品牌传播价值并达到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许多新的途径,如企业网站中的品牌形象传播、网络广告宣传中的品牌传播、搜索引擎营销中的品牌推广、电子邮件中的品牌建设和传播、基于网络的品牌口碑传播等。网络是一个高效的传播工具,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中,品牌本身所提供的核心价值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价值或价值缺失的品牌,推广做的越好,对品牌的负面影响越大。企业应时时考察品牌所提供的价值是否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王静 《商场现代化》2008,(6):130-131
随着娱乐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娱乐企业开始通过企业品牌整合传播以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从而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扩充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旨在说明娱乐企业品牌整合传播的核心是品牌的定位、策划与品牌形象的公关传播,并指出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娱乐企业品牌传播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做品牌,要善于发出自己的品牌声音。当前中国很多企业,要么沉默不语,等待衰亡,要么乱吼一通,即使发出了声音,也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传达。本文站在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品牌传播的有效性,从企业与消费者由内到外到由外到内的循环互动入手,提出品牌声浪传播的理念,探讨了品牌声浪传播的基本运作流程的三部曲,及其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存在21世纪信息爆炸时代的企业而言,品牌无疑是企业争取消费者眼球的最有力的武器,而品牌战略执行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传播途径。品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途径;小众传播途径;公共关系传播途径;人际传播途径;创新传播途径。企业可根据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费用使用情况来优化和总体考虑和选择,力争以最低费用实现企业品牌战略,达到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庆 《市场论坛》2007,(12):50-52
品牌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的重要策略,将品牌的拥有者与消费者建立有机联系的品牌传播是决定品牌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致使化妆品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妆品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化妆品品牌传播策略作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希望对化妆品企业开展品牌传播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5,(6):133-133
企业产品销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铺货。铺货其实有两种,一是往消费者面前铺货。一是在消费者心里铺货。在消费者面前铺货靠通路、渠道,而在消费者心中铺货靠品牌、靠传播。在消费者面前的实物铺货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被理解,而在消费者心里铺货也就是品牌传播。则还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品牌传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很多基础工作: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理解产品信息,消费者接受产品信息,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等等,而且有效的传播对品牌资产的积累还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企业在铺货时一定要把货铺到消费者心里。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越加激烈,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降,文章通过对新疆哈密瓜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针对政府、企业、协会、消费者的角度,制定出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模式和策略选择,以达到提升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频发的产品问题,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将品牌与安全或优质等价了,他们日益懂得依靠自身的能力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来做出判断,企业和品牌营销传播的各种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文章在回顾消费者品牌信任形成机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企业公开信息为基础,提出一个新的消费者品牌信任形成模型,最后据此模型为企业的消费者品牌信任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志清  朱美玲 《北方经贸》2012,(7):59-60,64
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带动了鲜食果品消费行为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对城市鲜食果品渠道终端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于乌鲁木齐市实地调研数据,对影响消费者鲜食果品超市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可知,未来新疆鲜食果品的主要流通形式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促进鲜食果品流通的对策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全和完善果品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的物流配送。  相似文献   

12.
日前,实力传播公布了首次“Touchpoints ROI Tracker”(接触点投资回报率追踪)公众调查的结果。这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广的消费者调查项目,旨在了解各个消费者接触点的影响力,以及这些接触点如何为品牌传播带来投资回报。Touchpoints ROI Tracker可定量地确定每个消费者接触点对某一个类别以及该类别内的品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个性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在产品高度同质化、消费形态日益个性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越来越感性化的营销背景下,为品牌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已经成为商家进行品牌传播和区隔、沟通消费者的决胜武器。而目前,一些企业的品牌个性塑造走入了一些误区:部分企业模仿其他同类品牌的宣传手法、广告模式,这类企业的品牌缺乏个性,品牌传播盲目跟潮流、人云亦云,这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将是非常危险的;而有些企业则认为,品牌个性鲜明,就是要另类,越另类越好。本文认为:品牌个性的塑造应该基于消费者认同,只有能够被消费者感知、识别并且认同的品牌个性才是成功的品牌个性。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4.
品牌信息是品牌建构和传播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与消费者分享品牌价值,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品牌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接触点和传播环节,建立与消费者联系,目的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传播;同时,通过品牌边界的确立,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品牌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5.
如今,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基本法则,而品牌传播是企业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动沟通的桥梁。企业制定正确的品牌传播战略,不仅可以促进目标受众对品牌的认知、选择和信任,还能维持和强化目标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时候,单纯以广告、公关、促销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品牌传播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征集广告语是很多企业推广品牌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消费者纳入到品牌塑造的过程之中,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情况,而品牌信息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传播。相对于企业单方面确定广告语,这样的方式无疑更加高明。然而,运用这种方式的最大挑战是,消费者是否会积极参与?如果没有消费者的参与,这样  相似文献   

17.
品牌在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新兴的媒介和商务平台,具有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企业品牌在网络传播中如何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制定和选择正确的传播策略建立品牌形象,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等都关乎企业品牌在激烈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网络传播的特性,对品牌在网络传播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对策。主张企业高度重视品牌传播与消费者充分互动,结合品牌的个性化制定和选择网络品牌的广告传播策略,恰当运用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加强企业网站建设,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品牌的本质是消费者的口碑,真正的品牌诞生于消费者的评价中。“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超越了企业规模形态与财务角度的思维和方法,突破性地聚焦于消费者,选择通过全国范围的消费者调查形式,考察品牌的口碑及未来的市场潜力。因此,可以说该调查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具有很强的信服力。2008-2010年方太连续获得年度消费者理想品牌,对方太品牌建设也给出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我分类理论,文章研究品牌危机类型(能力相关型与道德相关型品牌危机)对消费者购后行为(重复购买与口碑传播)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以及消费者实际购后行为数据发现,道德相关型品牌危机会导致更高的矛盾态度,从而产生更低的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在能力相关型品牌危机下,强自我品牌联结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都显著大于弱联结的消费者,而且强联结的消费者面对本土品牌的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要显著高于外国品牌;在道德相关型品牌危机下,强联结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显著大于弱联结的消费者,而口碑传播没有显著差异。文章拓宽了品牌危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视角,并为品牌商正确认识品牌危机与消费者群体关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了目前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互动态度、内容、行为及评价认知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严重影响了企业品牌建设的效果。本文认为,要缩小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互动认知的差异,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都能对自身的角色和行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