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本文试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的土地有偿使用及其收费标准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存在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要了解地租必须了解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的垄断。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①这是法律观念上的所有权。“法律观念本身只是说明,土地所有者可以象每个商品所有者处理自己的商品一样去处理土地。”②而对这种所有权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则只能有什么样的土地使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使用权可以完全分离。“土地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只代表一定的货币税。”③即凭借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和基础。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使用价值的长期性,客观地决定了城市土地的配量和使用必须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力求达到优化配置、地尽其用的要求。因此,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武冈市地处湘西南边陲,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不太发达的山区县级市。1992年开始,我们在推行土地成片开发出让的同时,着眼盘活存量土地,采取“低档起步,培育市场,短期出让,加速流转”的策略,将原有划拨土地全部纳入有偿使用轨道,成功地启开了地财宝库,年均获得土地收益300万元左右。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1992年以来,我们成片开发出让土地成效显著,收入近6000万元。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新区土地都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一块100平方米宅基地交四、五万元,只能使用70年,而老城区用地户的土地是无偿获得的,子子孙孙用下去,…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益的大调整土地制度改革,首先是国有资产问题上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大调整。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触及土地资源和利益分配问题。正如农村经济改革,最先改革的、以致每一阶段的改革都离不开土地问题。农业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投入——产出——分配诸方面关系,都与土地体制密切相关。无论包产到户、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规模经营等都与土地利用模式变革为基础。土地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决定了改革的成败,这是农村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同样也应牢牢抓住土地管理体制这个根本环节。虽然,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政府最近批准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标准及土地等级,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用地性质(类别)调整。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性质,将原用地性质分类由六类改为五类,即取消原“文化、娱乐类”,将“娱乐”归入(第一类)“商业、金融、旅馆、综合”  相似文献   

6.
建平县土地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全面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胆改革,强化城乡地籍管理和转制企业的土地资产管理,努力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变“三无为三有”。为了改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开发、经营土地,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他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辽宁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25日,是第四个“全国土地日”,也是《土地管理法》颁布八周年的纪念日。为此,辽宁省土地管理局于6月13日在天华大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突出“土地与市场”主题,加大土地宣传力度。 土地是生命之母。过去,我们常常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把两者加以平均;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刘晓英  南灵 《特区经济》2005,(11):86-87
一、城市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原因分析 1.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各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迅速扩大。但是,我国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却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利益逐步独立化的企业或使用国有土地的个人,也有把各年闲置或滞存的国有土地转让出来,以此获取土地经济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当急需用地的单位或个人无法通过正常供地渠道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就只能转向隐形市场以满足用地需求。因此,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城市之一,从1986年起即开始试行土地有偿使用,从而对上海土地的合理使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上海初步走上了“以地养地,以地养城”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由于上海城市布局的历史欠债比较多,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得不够好,  相似文献   

10.
理论依据农用上地的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打破了农用土地无偿使用的状况,然而这种有偿使用还足不完善的,由于农业效益比较低下。  相似文献   

11.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常熟市任阳镇对种田大户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徐国良,叶建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n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苏南7讨.随着大量劳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承包地逐渐向的田能手集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运而生。但从大多数地...  相似文献   

12.
建平县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土地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坚持以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为目标,以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城乡地籍管理为基础,以增强县乡两级土地收益为中心,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自1993年以来,做到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同步进行。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市政府授予“土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被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省人事厅和省土地管理局授予“土地管理先进单位”,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举国上下共同庆祝《土地管理法》颁布、土地部门成立十周年之际,回顾1995年的土地管理工作,我们主要是实现了“七个方面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多维理论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绪亚 《特区经济》1995,(5):22-23,45
<正>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始于80年代初,根据我国政府预想,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土地全面实行有偿使用,而且是有限期的使用,不是永久的占有,还要允许土地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转让、流动。但因种种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基本上还是双轨制,即无偿使用土地与有偿使用土地这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土地利用的市场取向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十分科学而实际的选择,但仔细分析不免发现,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整个进程中,无论是改革的取向还是目标的选定,其背后都缺乏系统而简洁的理论支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与以下土地理论问题相衔接。 第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利益分享与动力机制必须明确有效运行 土地是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本和动力,土地利益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中分享,这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外其他改革对土地利益的分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本身也有利益分享问题。不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日前明确表示,要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加快完善市场竞争、价格调控机制和土地占用的成本约束机制。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住宅用地、企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土地的供给又缺乏弹性,供给有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农村土地的利用还存在土地的产权界定不清,住宅用地布局不合理,人均用地面积过大,土地利用与产业调整关系不强的问题,导致了土地利用率低下.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制定适当的产权制度很有必要.要制定严格的农村房地产开发使用土地的管理制度,通过市场运作模式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产业结构优化要以土地资源优化为前提,利用土地使用结构的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深层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1、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部分城市(深圳、广州、抚顺、重庆等)率先起步至今不过五、六年,但进展比较快。近年的治理整顿亦未停顿这方面的改革;而是在不断深化。国务院1988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从法律上结束了城市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历史时期,转轨至有偿有限期使用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一条例,凡使用属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土地使用者,都有依法交纳土地使用税的义务。条例规定了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和“三农”问题都关系到国计民生,深入分析它们的实质和根源都跟土地有关,其治本之道在于完善土地市场。该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调整土地收益的分配。该文提出在部分土地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确定土地使用费征收客体,以及按照地租的不同类别进行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和“三农”问题都关系到国计民生,深入分析它们的实质和根源都跟土地有关,其治本之道在于完善土地市场。该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调整土地收益的分配。该文提出在部分土地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确定土地使用费征收客体,以及按照地租的不同类别进行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当时土地资源条件和劳动密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以土地资源粗放扩张的方式如土地资源使用优惠政策措施、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等来吸引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增长,并取得重大发展成果。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粗放经营,已经造成资源环境损耗严重,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20.
陈灼勋 《特区经济》1997,(10):55-55
<正>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概括地说是无偿、无期、不流通的使用制度,其特点是集权、僵化和无视经济规律。表现这一制度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体现出无偿、无期、不流通的特征,不仅虚化了国家土地所有权,而且使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实现,造成了国有土地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