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算了新疆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GDP、有共同边界、加入上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等因素对新疆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双边贸易流量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贸易距离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具有负面效应;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塔吉克斯坦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蒙双边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回顾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双边贸易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前景展望,把握两国贸易合作的发展大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化解问题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2年~2015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流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两国贸易依存度并构建引力模型,同时对中土贸易发展现状和双边贸易潜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测算双边贸易潜力值.结果表明,研究样本期间,中土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依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双边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成本、关税水平和资源禀赋等;中土贸易潜力值波动明显,贸易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印尼贸易结构和长三角与印尼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特化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双边贸易主要是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在金融危机,欧美进出口市场大幅缩减背景下,扩大长三角与印尼双边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数据,研究并检验了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发现: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整体上并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只有个别行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由相对要素禀赋条件和人均GDP所决定的传统比较优势因素对该地区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决定和影响仍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必需品又是其中的主导消费部门。  相似文献   

6.
丁燕波  郭晓合 《现代商业》2008,(14):202-203
本文从上海口岸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上海口岸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扩大与新加坡间双边贸易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增强,中美双边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美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在中美双边贸易额与贸易产品种类扩大的同时,贸易不平衡、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断体现。本文将从贸易数据、贸易保护的角度展开,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现存的问题与趋势,并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9.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中英双边贸易仍然存在贸易逆差,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中英双边贸易朝着更加平衡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中英双方经济的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中英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经济增长,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并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产品;中新的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基于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而是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接着从双边贸易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提出了一些扩大双边贸易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聪毅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25-12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接着从双边贸易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提出了一些扩大双边贸易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剑飞 《江苏商论》2010,(11):76-78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总量还相对较小且在各自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大。随着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2019年的横截面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加3.634%。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流量不仅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指标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欧盟与我国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772.86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后至今欧盟一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对中国外贸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对中欧双边贸易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中欧双边贸易对我国外贸影响与我国外贸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苏明慧 《商》2014,(46):64-6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中国和泰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关系友好发展,双边贸易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不断加深.本文在分析中泰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进而提出更好地发展中泰双边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2)
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双边经贸合作的典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中美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增长、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的同时,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等各种问题也愈演愈烈,对中美双边贸易及两国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分别从贸易数量和贸易保护两个角度展开,旨在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现存的重点问题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中美双边贸易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 中澳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一直稳定发展。近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中国海关统计,中澳双边贸易从1992年起已连续3年创历史纪录。1995年,双边贸易又快速增长,到1995年11月底,双边贸易额已达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中澳经贸关系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澳大利亚市场的特点,找出我们对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开拓澳大利亚市场,推动中澳经贸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日韩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三国组建自贸区势在必行。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双边贸易结合度的基础上,基于2005年-2014年中国与25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结合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中韩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区域贸易组织促进双边贸易,两国间距离、经济危机阻碍双边贸易;中日比中韩拥有更小的贸易潜力,对发掘我国贸易潜力发展的方向,推进三国贸易合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充分考虑影响广西与东盟贸易实际因素,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6个解释变量,构建了能反映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对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在对扩展型贸易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指出了促进未来广西与东盟贸易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