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宋科 《金融博览》2014,(17):28-2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与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各国货币当局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与通货膨胀的角力之后,货币稳定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频发又使金融不稳定代替货币不稳定成为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二是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金融理论相互融合不断催生金融创新与金融革命,从而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结构大调整.三是牙买加体系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替代,并未有效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反而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大背离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欧盟金融稳定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盟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欧盟一直注重金融稳定与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2000年欧盟启动了莱姆法路西框架作为协调欧盟各国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程序.自1998年欧元启动以来,虽然欧洲央行对各国的金融稳定不负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关系密切,欧洲央行作为欧盟机构的主要代表,在成员国金融稳定合作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混乱,让欧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欧盟国家金融稳定合作在管理和处置系统性危机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衡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过程中全球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在寻求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本文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成熟、高级四个阶段,并分别从基本特征、国际收支、矩阵条件三个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新金融》2009,(8):41-45
次贷危机爆发,特别是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对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提出了质疑,由此掀起了改革、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浪潮.其中,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尤其受各方关注.不过,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美元的根基依然稳固,短期内并不具备彻底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条件.就目前来看,积极探讨如何在现有体系下强化对美元的约束,对世界各国来说,显得更为现实,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较为完善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必要前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统计的严重缺陷。危机后,美联储积极改进和完善金融综合统计框架,拓宽统计覆盖范围,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和风险。同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便利跨部门信息共享以及采用“一对一”签署备忘录的形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完善信息共享功能,增强宏观调控和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美联储金融综合统计的发展经验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对完善我国金融统计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对各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各国对于本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的思考.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并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加快金融创新,以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穆林 《中国外资》2009,(24):6-7,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衔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9.
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准则体系是适应国际社会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进而加强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的普遍要求而形成的;它包括数据生产国际准则、数据公布国际准则和数据质量评估国际准则三种类型,并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发展特点;中国在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接轨中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做得还远远不够,应当进一步明确推进国际接轨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金融全球化运行、管理,调控的需要,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危机处理和危机后的国际货币、汇率和金融监管体系的重构,为中国发挥全球领先性经济金融大国作用奠定政治、金融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初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最终酿成"金融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纪律等方面的内在缺陷和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危机的破坏力再次严重地刺激了世人的神经,打破了世人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弊端的容忍度,诱发了新一轮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与行动.中国作为此次危机的重大受害者和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理所应当地以"参赛选手"和"推手"的身份积极参与和推动本轮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实体经济经历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2009年二季度以来,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逐步企稳,全球经济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提出全面认识和防范金融经济危机,重新设计金融制度的课题。2009年12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梁晶工作室、中信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承办的“金融制度的重新设计: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论坛,在思想、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尤其受到关注。在当前美元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形势下,世界各国亟需在现有金融框架下积极探索引人制衡美元的新机制。对国际货币体系加以控制和改善,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国际货币形态变更和汇率制度安排,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完善金融法律体制,增强金融危机的监控和应对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总结经验教训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是不能不对外开放的,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接受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直接原因看,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美元本位制与全球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7.
赖小风 《中国外资》2009,(16):43-43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詈下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对各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各国对于本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的思考。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并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忆。加快垒融馘瓠,汉旺蚺金融垒球纯帑皋诵执战。  相似文献   

18.
一场空前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的过程中全球兴起了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争论。很多政要和研究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美元所致。改变这种均衡的体系对提振世界经济增长是必要的。美元的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高,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赞成和期待中,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危机对中国主要是非偶发性传染从理论上讲,货币危机或者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和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与危机无关,而与一国或地区之间实际的经济或金融联系有关,危机通过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来传  相似文献   

20.
宋建奇 《中国金融》1993,(4):40-41,57
1992年冬秋之际持续发展的欧洲货币危机引起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震荡,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资浪潮不仅冲破了欧洲货币机制的规范,而且西北欧各国货币的相继贬值也对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动荡不仅反映出欧共体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政府间经济政策不协调的现状,而且表明欧洲货币制度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建立合理的国际货币合作制度对欧洲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