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樊荣强 《新经济》2003,(11):32-40
写作本文之前,记者原想把题目定为“消逝的南海”。原因有两点:一是南海并入佛山为其一区之后,在一般的地图之中,将不再标明南海;二是当“广东四小虎”的称谓完全失去现实意义而放入历史档案馆之后,南海则将不会像过去那样是一个强势的、光彩夺目的区域品牌.而变成一个极为普通的经济区域,消逝在人们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开始回看历史,探寻南海走过的道路时,很惊讶地发现,南海一直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没有能够真正将自己成功定位,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它有多少作为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建国60年来,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巨大财富,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功勋。今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较多的问题,这是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为此而怀疑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没有理由将它当作包袱甩掉。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能不能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窦虹  陈娟 《江南论坛》2008,(1):46-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作为城区的宣传思想工作,它处在与人民群众联系更紧密、反映问题更直接、担负建设和谐社会任务更繁重的境地,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工作着重点。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实践探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漫长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其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需要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如何进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历史进步不可超越的一种经济形式。它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市场交换为直接目的,自由、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通行原则,追求利润是商品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它对道德…  相似文献   

8.
李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2,(24):255-256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依据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仅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特别是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的观点政策;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不断改革的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这些思想观点都是极具创造性的,对当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重要论断,是在世纪之初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实际提出的。它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又是对党在新世纪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同时也反映了国际共运史和其他一切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它告诉我们,必须把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深化改革,相信和依靠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学习、正…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这里有成功,也有坎坷曲折。2000年之春,当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用“三个”的重要论述,对我党近80年历史经验作出全新总结之时,可以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基本轮廓,便以其十分清楚的面容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相似文献   

11.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以赛亚·伯林的自由思想起源于对西方传统思想的批判,正确理解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差别,把握两种自由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本清源,无疑具有理论的探讨意义和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分析和解释中去,这可以看做是广义虚拟经济之"元" "极"思路的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方上贫困居民反对政府将贫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但对政府做法的抵制却又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究个中原因.文章以哈尔滨附近某一工人村为例,通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与当地贫困居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揭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作方式.低保作为党和政府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使得贫困问题变成了既可量化又可灵活界定的概念.下岗工人声言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抵制政府这样的做法.本文发现,工人的这种抵制行为,造成了政府的基层干部在实施低保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能力"这一传统的社会主义标准,而非政府明文规定的"收入"水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地方制定的新的低保标准使得本应成为低保主要对象的城市下岗工人的大多数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被排除在了低保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