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由 《中国邮政》2003,(12):4-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就邮政工作专门提出要求,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表明邮政体制改革已经提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邮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整体部署,大力推进邮政政企分开,加快建立邮政现代企业制度。一、充分认识邮政行业政企分开的重大意义邮政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是国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陈徐 《中国邮政》2007,(8):12-13
专业化经营提出的背景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邮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政企分开,并对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分业管理和经营,普遍服务亏损由国家给予政策和财政补贴,竞争性业务的经营方式向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要求邮政“实行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要“对企业进行重组,组建物流、速递、电子商务等专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文杰 《中国邮政》1998,(12):28-29
我国邮政金融企业改革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邮政金融管理体制,实现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使邮政金融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因此,邮政金融企业要顺应形势发展,在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张波 《中国邮政》2007,(4):38-38
邮电分营以来,基层邮政,特别是县级邮政在上级局的领导下,通过不断挖掘经营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了规模和效益跨越式发展。目前,邮政已实现政企分开,集团公司业已成立,在新的公司化运营体制下,县级邮政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管理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成为基层邮政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邮政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是“十五”期间邮政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实行公司制有利于邮政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我国加入WTO后的挑战。由于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邮政》2007,(6):12-13
在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刚刚完成政企分开的邮政企业,如何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全体邮政人面前的战略任务。这种新变化,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中国邮政大有作为的新时代。目前,中国邮政必需按照国务院改革方案要求,推进和实施政企分开,尽快改变集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于一身、昕有权与经营权于一体的状况。政企分开后,将现行体制中的法制、行业管理、邮票发行、体制标准、资费政策和国际邮政事务等政府职能剥离出来,交还政府相关部门或新组建邮政管理机构行使,筹建并管理公用性普遍服务基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中国邮政改组为集团公司及控股银行,按企业的商业行为运作。这对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确立邮政企业独立法人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丛育民 《中国邮政》1994,(10):42-44
政企分开后的法国邮政丛育民一、管理体制1991年1月,法国邮政实行政企分开管理体制,在实现邮政企业化的道路上跨出了新的一步。法国邮电系统的主管部门是“工业、邮政、电信和外贸部。部内设邮电总局,邮电总局下设4个处(邮政协调处、电信协调处、国际事务处以及...  相似文献   

9.
邮政政企分开后,市县邮政局巳不再具有对邮政市场的监管职能,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被监管者。局长作为邮政企业的负责人,在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下来后,如何从原来被动的“办”邮政到如今主动的“抓”邮政,如何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现代营销观念的转变,具体战术的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好“首席”营销员,成为一名营销的实践者,是基层邮政局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邮政企业政企分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政企分开”的精神,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国家邮政局认真执行邮政企业的政企分开问题,成立邮政国有资产委员会和邮政总公司,使得邮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一方面妥善保管好邮政的国有资产和资金,真正实现邮政企业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让邮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组织一样是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它只有在、也只能在既定游戏规则下进行经营活动,才能够长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邮政企业实现政企分开,成为国家邮政控股集团公司后,要作为独立主体到市场中去参与竞争,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依法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其重要标志和关键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1.建立健全邮政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建立企业依法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邮政企业建立依法治理机制的客观要求法定义务。1997年5月3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环境中,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中国邮政需要顺应形势、积极推进企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邮政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下面试对此谈点个人认识。一、实行政企分开,是邮政建立现  相似文献   

13.
结合邮政通信企业性质和特点,揭示并归纳了邮政企业当前由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引发的分配、资费、管理、经营、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了通信企业保持适度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搞活通信企业专业管理、实行闭环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撑体系、实行政企分开、企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对局所等级制度和人员等级与培训制度进行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邮政》2011,(7):24-25
邮政转型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网点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络型企业,拥有80多万从业人员,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义务,又肩负着经营发展重任。近年来,按照中央深化邮政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国邮政完成了政企分开、分业经营,在加快邮政业务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邮政政企分开始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 ,至 1989年左右达到高潮。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德国等一大批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政企分开。 2 0 0 0年之后 ,世界邮政政企分开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邮政已经或正在考虑实行邮政政企分开。据万国邮联的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邮政进行政企分开改革的 ,约占 189个成员国的 70 %以上。纵观世界范围内的邮政政企分开改革 ,它一方面有深刻的经济、技术背景 ,另一方面也遵循邮政行业的特殊规律。通过对世界邮政政企分开的背景和规律进行研究 ,可以为中国邮政政企分开提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邮政政企分开需要重点把握和解决的六个问题,即邮政政企分开的目标、邮政行业的特点、邮政政企分开后的政府职能与义务的履行.邮政行业新的政府管制体制、实现真正邮政政企分开的途径、邮政政企分开的驱动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宋超 《中国邮政》2007,(3):39-40
建立公司制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不同类型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途径。邮政企业实施政企分开、实行公司化运营已是邮政业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当前改革关键时期,对地市局来说,创新理念,增强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邮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邮政一方面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良性发展目标,一方面又要推进改革,完成主辅分离和政企分开的改革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邮政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促进邮政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邮政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刘绍权 《邮政研究》2003,19(5):43-44
如何实现由传统邮政到现代化邮政的变更 ,如何提升邮政产业链 ,如何实现邮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出资人、员工、顾客的利益 ,这是当今世界邮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对荷兰邮政的剖析 ,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 创新是荷兰邮政发展的原动力1 1 体制创新是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步入良性循环、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荷兰邮政体制创新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 政企分开。荷兰邮政于 1974年完成了政企分开。 邮电分营。荷兰邮政于 1997年与电信业务分开经营。 公司改制。荷兰邮政于 1980年开始实行公司改制 ,由国有…  相似文献   

20.
邮政企业的大客户是邮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的大客户群体能为邮政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促进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邮政企业非常重视大客户管理,各地按照集团公司加快营销体系建设的部署,逐步建立起大客户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大客户的管理、开发和维护工作,函件、储蓄、速递等专业部门也尝试性地建立了大客户营销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