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常外汇资金流入的渠道主要有披着贸易“预收货款”的外衣流入、以非贸易形式流入、以资本项目形式流入。因此,应转变宽进严出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关注企业”、个人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异常情况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吴鸣 《上海金融》2007,(9):27-30
本文探讨一国在面临大规模资本流入时,通过资本流入外汇管理,降低资本流入脆弱性的政策效应。通过介绍Frenkel等人的理论模型,论证了资本流入外汇管制政策对经济金融的双重效应:在降低大规模资本流入带来的脆弱性同时,也要付出投资下降、产出下降的代价。同时提出要正确全面把握资本流入外汇管理效应,通过准确确立管理定位、培育政策执行力及实施相关政策配套,充分发挥该类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统计数据,疫情对FDI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疫情对中国FDI流入的影响、疫情是否改变了我国FDI流入的影响因素和疫情常态化下我国FDI流入恢复的支撑因素等。断点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对各样本省市FDI流入的影响属于中短期效应,疫情并没有导致影响样本省市FDI流入的因素发生本质变化,且各样本省市FDI流入受疫情影响不同、恢复快慢也不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显示,FDI流入在样本省市均具有较强的惯性,中部地区的湖北和江西FDI流入受经济变量的影响比较显著,而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和上海FDI流入的影响因素应更多地考虑营商环境、产业结构特征和人力资本等,此外基础设施对样本省市FDI流入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资流入的现实危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外资大量流入的现实,从目前外资流入的数量和结构、涉及到资本流入的宏微观政策、国际收支状况、流入资本的利用效率、投向这几个角度与东南亚五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情况加以定量或定性的对比。最终得出了结论,目前中国的资本流入基本上是可控的,当然其潜在的危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本流入负效应的实证研究与资本逆转的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资本流入对我国实际汇率的影响、资本流入的易变性及资本流入对我国经贸结构的影响三方面的实证研究,对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了检验。资本持续、大量的流入对一国经济发展并非都是有利的,在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和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些微观的资本管制措施防范资本逆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FDI流入量的决策模型,根据1984-2005年美国对中国和香港、台湾的FDI的相关数据,发现中国大陆的FDI流入没有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造成挤出效应。相反,中国每年的FDI流入反而促进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吸引外资的流入。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果,我们还发现,中国的FDI流入与中国台湾的FDI流入量之间存在单身的格兰杰因果效应,也就是说,中国的FDI流入确实是导致中国台湾的FDI流入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中国的FDI流入与中国香港的FDI流入量之间却不存在任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资本流入对我国实际汇率的影响、资本流入的易变性及资本流入对我国经贸结构的影响三方面实证研究,对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了检验。资本持续、大量的流入对一国经济发展并非都是有利的,在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和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些微观的资本管制措施防范资本逆转。  相似文献   

8.
国际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火爆,大量国际热钱纷纷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冲击。对中国来说,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各个领域阻击热钱涌入,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应对热钱流入的长久战略,即"抓两头"战略,一方面防范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另一方面做好资本流入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资本大量流入、流出、再大量流入的过程。2007年,新兴市场资本流入达历史最高位——1.5万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流入额分别锐减为7686亿美元及5674亿美元。随后,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新一轮的资本流入席卷了新兴市场。2010年,资本流入规模猛增至1.2万亿美元。跨境资本流动尤其是资本的大进大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2003年至2010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与CPI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国际热钱的流入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国际热钱流入的Granger原因。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流入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关于如何减少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防控热钱流入和治理通货膨胀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正常外资流入快速膨胀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正常外资流入中国快速膨胀,其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本文在分析近年来非正常外资流入中国的数量、渠道方式的基础上,对非正常外资过快流入的危害性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构建狙击国际热钱“倒逼机制”、抑制非正常外资流入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国外的一些投机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种种“合法”渠道流入我国境内,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国内流动性过剩。为摸清呼伦贝尔市跨境资金流入情况,进一步分析有无“异常资金”流入以及“热钱”流入的可能性和渠道,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提出监管建议,我们对2010年呼伦贝尔市外汇资金跨境流入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热钱流入的渠道开始,说明了热钱正通过不同途径大量流入我国,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对热钱流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要解决热钱流入问题就要加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以及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综合两大预测方法来看,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资本流入规模将在2020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上升。2020年是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划时代的一年,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度总流入规模超万亿元。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全年国际资本流入规模达10670亿元。此前流入规模最大的是2018年,全年净流入5824亿元。二是流入的同比增速最快。2020年,中国债市国际资本流入同比增速为133%,较此前最快的2017年的130%高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资金流入速度重新加速,热钱流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虽然热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但应看到,外汇资金加速流入更多是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表现,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单纯依靠行政手段难以有效抑制外汇流入快速增长。抑制热钱流入应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坚持疏堵并举,以疏为主,创造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长期投资资金。  相似文献   

16.
资本流入激增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全球32个国家2268家金融机构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入激增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入激增显著提高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且短期股权资本和银行资本流入激增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渠道。微观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提高了资本流入激增时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调控资本流入激增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地,本文揭示了资本流入激增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个中间传递渠道——股市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本文的基础回归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从“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为抑制外部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当时金融环境相对安全、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风险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速度快于流入发达市场的速度。大量风险资金的流入驱使新兴市场地区经济相对繁荣,资产价格高涨,通胀压力上涨趋势增强。据统计,新兴市场的整体资本流入超过上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  相似文献   

18.
规范和完善个人外汇资金流入,防范非法资金流动,不能简单地根据量化标准,通过设置多重审批环节来实现管理目的.应逐步构建起对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的定性监管模武。即在正确区分外汇流入资金性质的基础上,将管理重点放在外汇资金流入的关键环节和事后的流向跟踪上,使资金流入后的活动得到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9.
刘桂珍 《时代金融》2010,(8X):157-158
外资流入系指通过银行结售汇顺差、贸易顺差、外商投资或黑市非银行渠道流入到我国货币流通领域的境外资金。资金的流入引起了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和流动性过剩,一方面给人民币升值形成压力,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不可小觑的外部因素。因此,控制境外资金合理流入,对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减小通涨预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及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成为新兴国家外汇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为加强跨境短期资金流入管理,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海南省辖区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情况的调查,剖析了跨境异常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动因及危害,并就如何加强外汇管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