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4~2011年中国服务业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性别、分行业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以考察服务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性别和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异质劳动力就业,且对熟练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服务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所差异;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进、出口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新疆财经》2004,(6):20-23
本文对新疆产业结构应用聚类方法分析了新疆工业产业结构的形态,结果表明,具有最大经济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石化工业基本对新疆的贸易没有贡献,而经济规模及投入比例都不大的轻纺工业却支撑着新疆出口的主要份额;新疆工业行业对本区域出口贸易的贡献份额不大,即出口的工业品中主要是内地工业品,新疆工业品的出口竞争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刘钻石  张娟 《亚太经济》2015,(6):103-110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对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因而其对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规模的影响主要通过替代效应、诱发效应、逆出口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表现出来。总体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替代效应很小,而对中日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则非常明显.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日本对华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各种关键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对日出口中工业品的比重、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快速上升,中国工业品遭遇反补贴的贸易政策博弈问题日益成为中国工业贸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两国(贸易体)关于工业补贴政策的关联效应机制,并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出口遭遇反补贴的主要特征,对影响机制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工业品如何应对反补贴贸易救济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引入交互项的方法,将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及其引发的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引入统一的研究框架,重点考察了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对不同技术附加值制造业行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对行业技术结构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技术和效率在出口中的作用已明显超越要素投入,结构升级路径得到优化。中、高技术附加值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效率增进贡献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说明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不相适应,出口未能实现最佳技术结构。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通过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对各行业出口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1994~2005年分行业经济统计数据和详细的贸易数据考察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国民经济行业两位数分类、HS两位数分类、SITC三位数分类三种分类标准,构建了微观产业层次的面板数据。经验检验表明,技术升级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技术复杂度越高的行业,出口增长速度越快;出口增长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相对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能对中国出口增长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外,本文还检验了出口企业所有制结构、贸易方式、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盈利能力、国际贸易形势等因素对行业出口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模式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性。文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机理,特别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对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产生作用的影响与条件。接着,利用美国与印度的相关数据,运用实证方法验证技术进步与样本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样本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且技术创新对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技术模仿对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关系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首先在弹性分析框架之下,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采用我国细分工业行业的数据,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贸易自由化很可能增强了给定外生劳动需求冲击之下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产品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已经充分融入这一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给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将会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使这些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2年27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与我国出口贸易关系,并从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研发水平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外贸出口,但影响不大,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优势更多来自规模经济、企业成本和能力;环境规制的出口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对高污染、低研发水平行业出口具有负向效应,对低污染、高研发水平行业出口具有正向效应.政府应对不同行业制定弹性环境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研发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工业,在提高总体就业水平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时,其带来的竞争对我国工业的行业构成和技术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包含了技术要素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测量模型,对我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进行了分组检验,从中测量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就业的稳定是中国经济与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约束条件之一。文章将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得到2000~2007年的企业样本,试图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探讨中国出口对就业波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相比纯内销企业,有出口行为的企业面临更高的就业波动率。企业出口强度对就业波动的作用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影响。基于产品要素类型、贸易方式及所有制类型的分样本检验发现出口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就业波动存在非均衡性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企业出口产品及市场的多元化经营能够显著降低出口行为对该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成为全球皮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贸易额居世界前列,为我国轻工行业的出口创汇和解决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皮革业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制革、毛皮加工工业是轻工行业继造纸和酿造工业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工业。皮革加工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实现皮革行业的低污染生产,是皮革加工行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法和利润率评价法结合起来,对1980~2003年期间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模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贸易模式逐渐向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产业内垂直分工专业化趋势增强。然而,出口仍具有典型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价格优势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改善出口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运用较广的单国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评价指标进行扩展,通过构建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双边嵌套差额、嵌套平衡指数、嵌套强度指数和嵌套地位指数),拓展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上贸易伙伴国之间增加值双边嵌套关系及其演变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制造业出口的双边嵌套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嵌套关联强度不断增加。无论是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还是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比例都在增加,但前者增加得更快,中国的双边嵌套地位在上升。由于中国出口规模庞大,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很多时候大于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存在嵌套逆差。中国与美、日、德在高技术行业的关联度比中、低技术行业高,而与俄罗斯、印度则分别是中、低技术行业关联度较高。中国在低技术行业优势地位明显,高技术行业相对较弱,但是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整体国际分工地位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融入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之中,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本文利用1996~2006年中国工业31个行业组成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出口没有显著促进中国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提升,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其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