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混业经营不仅关系到自身效率的提高,更关系到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全球范围内6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越少,该国的金融体系越趋于稳定,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小。不仅如此,在宏观经济越不稳定的国家,其一般性银行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共生危机的事实表明,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的现象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均可能出现,而非某一类国家所特有的现象.基于对共生性货币银行危机触发机制国别差异的考察,文章在对1980~2006年间60个国家共生危机发生情况识别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生危机生成的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共生危机主要是经济中各类矛盾累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源于本国制度缺陷,而采用滞后一期的变量来解释工业化国家共生危机时,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银行业危机先后在一些国家迭起,这一波及甚广的银行业危机,可以说是继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为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的危机并没有停留在80年代,1992年欧洲发生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又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其冲击波到现在还有影响,受到金融风暴波及的国家仍然难以走出经济低谷。在新的世纪里,谁也不敢保证经历过世纪末金融风暴磨难的国家不再发生银行业危机,而且人们也认识到,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银行业危机极具传导性,各国金融管理体系更加脆弱,任何微小的漏洞都可能酿成全局性的危机。为了总结20世纪80年代银行业危机的经验教训,分析促成危机的深层原因和体制性问题,世界银行专家们通过对8个国家行业危机的经验教训,分析促成危机的深层原因和体制性问题,世界银行专家们通过对8个国家行业危机的经验教训,分析促成危机的深层原因和体制性问题,世界银行专家们通过对8个国家个案研究,推出了《银行业的重组:80年代的教训》一书。这是目前对80年代银行业危机进行真实全面描述,并总结当时一些主要国家银行危机及其处置情况的权威之作,书中对8个国家银行重组做法和经验的分析,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转轨经济的国家具有现实参考性。银行重组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关心的课题,对正在改革中的中国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都先后在经济开放中,发生了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尤其是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开放阶段,如何在开放进程中保持我国银行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并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 ,同时银行危机更趋向于作为货币危机即将发生的同步或预警指标 ,而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一系列货币危机都同时伴随着银行危机的发生,要全面地理解这些货币危机,我们需要将具有微观基础的银行部门明确地纳入到货币危机的分析模型中去.该文通过应用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建立了一个双重危机模型,并对诸如经济基本面的脆弱如何导致双重危机,以及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如何相互作用等问题,做出了内生化的解释.模型抓住了最近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本质特征,并与最近东亚危机的经验事实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上市银行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制定稳健的发展策略,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1世纪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使得美国经济全面衰退,而且波及世界许多国家。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从投资银行蔓延到商业银行。迄今为止,美国已有15家银行倒闭。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有许多研究关注此次经济衰退与贸易下滑之间的关系.笔者的目的是研究银行危机与贸易波动之间是否存在较为稳定的一般性关系.笔者采用了1976-2008年172个国家和地区32年的数据,以银行危机作为双边因素,分析了贸易双方中,一方或双方发生银行危机对贸易产生的影响.笔者发现,贸易的下滑主要发生在危机后的时滞效应阶段.当一方已经发生危机,另一方也发生危机时,对贸易的影响并不会显著加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于2014年建立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一直以来,各界对其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10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危机爆发、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数据表明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对银行危机发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而利率市场化本身,及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共同作用,对银行危机发生概率所产生的正效应,是相对更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深受银行危机的困扰。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银行置身于银行危机之外,而是恰恰相反。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系统性银行经营危机,有的还面临支付危机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银行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清  韩颖慧 《经济问题》2008,(10):98-101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相似文献   

14.
早期银行危机预警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破产及银行系统危机可以产生危害性很强的后果。所以,加强对银行危机的早期预警,是提高国家经济部门职能水平及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BrendaGonzalezhermosillo在过去的20多年中,许多国家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由此最严重的金融问题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引发了。始于90年代中期的一些亚洲国家银行系统(包括印尼、朝鲜、泰国)的金融问题也形成明显的地区蔓延趋势。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如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和哥伦比亚80—gO年代也发生过严重的金融危机。银行危机不仅仅发生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也发生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15.
以全球范围内44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为基础,文章系统考察了信贷扩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在系统性银行危机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文章研究表明:危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自由化是信贷扩张的深层次原因,而由于信贷扩张而引致其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是系统性银行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宏观层面"逆周期"稳定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业危机频繁发生,危机涉及到的国家既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使许多国家面临着重构整个银行系统的重任。综观80年代银行危机的形成和加速,几乎都与银行制度因素有关,如金融自由化后监管制度准备不足、政治性贷款及贷款的行政干预、资本充足率过低等问题,因此整顿金融体系、重构和创新银行制度成为摆脱危机的重要措施。理想状态下,金融改革应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然而,银行制度的缺陷往往是在金融危机中才明显凸现,并迫使政府下决心进行改革和完善,金融危机下的改革将面临着更大的…  相似文献   

17.
银行稳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银行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银行危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金融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银行安全问题更受到各国的关注。国内外关于银行危机的研究大量涌现,包括对银行危机的概念界定,银行危机的成因、预测以及银行危机的传染性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这为银行危机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文章分别定义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指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以及财政收入;货币危机对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贾丹 《经济论坛》2010,(7):150-153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由高负债率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一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高低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和银行治理两个层面。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银行危机,在银行危机"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对本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基于银行脆弱性和危机理论,分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机理及其现状特性,提出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防范银行危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