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陕西省8个苹果基地县660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农户的农业产出风险,并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8.03%的样本农户采用覆膜、人工种草、铺秸秆、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能够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农业产出风险。基于反事实假设,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未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下降3.72%,产出风险将增加107%;未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增加5.54%,产出风险将下降19.64%。降水量增加、户主受教育年限、参加合作组织及村庄提供适应措施信息服务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正向影响,而果树树龄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农户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5年706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IPCC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地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厌恶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决策。本文利用新疆349户植棉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系统考察了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越厌恶风险的农户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风险厌恶通过抑制农户参与信贷影响其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越厌恶风险的农户参与信贷的可能性越小,进而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此外,受灾程度、技术培训对风险厌恶影响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有调节作用,即受灾程度加重、技术培训参与能缓解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专业村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农业保险投保决策机理及其生产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就农户投保对化肥投入、生产效率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种植经验丰富,生产经营专业化,偏好风险将降低农户的投保概率,经历过灾害影响则会提高农户投保概率;投保后农户亩均化肥投入有所下降,并结合其他要素投入调整的共同作用降低单位面积产出,但投保引致的技术储备增加是稳定作物单产的重要力量;此外,生产风险分散所带来的农户被保险作物品种面积增加能够弥补单位面积产出下降对收入造成的抑制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保险也具有马太效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投保所产生的收入提升效果越好。据此,应继续加强与完善农业保险,推动保险公平;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盐池县GT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及二手资料整理等方式,并通过生计脆弱性指数(LVI)衡量了GT村气候变化下不同农户的脆弱性程度及相应的适应能力。研究发现,农户对于降水集中性以及极端气候能够很敏锐地感知到,但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计策略和家庭结构的不同感知程度、表达方式和衡量工具有很大区别;农户在面对气候变化风险时表现出了高脆弱性;能够迅速提高抗气候变化风险能力的是外出打工,这不仅使农户拥有了现金流,而且达到了能力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认知—适应性行为"决策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十县百组千户"的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农户气候变化认知(自然环境认知、经济需求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对其(主动型、被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能促进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其中,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促进其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作用更大。(2)从影响路径来看,自然环境认知、自我效能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问题应对策略,经济需求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以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3)多群组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大、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其气候变化认知水平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结论]政府应及时发布气候变化的新闻资讯、加大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适应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完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以强化农户自然环境认知、提高经济需求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进而引导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  相似文献   

8.
玉米已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玉米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比例也不断攀升。文章利用2003~2010年河北省农户玉米种植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供给反应(适应性预期)模型,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对影响河北省9个县534户农民的玉米供给和调整的价格、政策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分析和相关探讨。基于农户玉米生产供给反应模型的理论框架,推导出研究所采用的动态面板适应性预期模型。结果表明,首先,河北省农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对于价格变化很敏感,玉米种植面积的长期价格弹性较大。其次,补贴政策对于农户种植玉米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农户对于补贴额的反应程度很小。再次,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会制约河北省农户玉米种植。最后,降水对于保证玉米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稳定玉米价格、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补贴力度对于保证河北省玉米生产和供给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讲,在控制了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使农户农业收入平均提高7.99%,且该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效应;进一步从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角度剖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内在根源,发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资本要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劳动力要素投入无显著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会显著提高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但不会提高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此外,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要素投入产出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候变化农户决策适应理论和收入相对剥夺理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面板Ordered-log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收入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般气候变化显著抑制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则拉大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农户收入向上流动会显著减缓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农户收入向下流动则显著拉大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从两者交互效应来看,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强化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主要源自于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减缓收入向上流动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不平等,而极端气候变化则弱化了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从收入结构不平等的作用逻辑来看,一般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抑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户普遍性非农就业减轻了贫困户的低收入“锁定”效应,从而缓解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拉大效应主要源自于极端气候变化造成了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1.
This analysis utilises a model of production under risk estimatedon Finnish farm-level data to measure farmers' risk attitudesin a changing policy environment. We find evidence of heterogeneousrisk preferences among farmers, as well as notable changes overtime in farmers'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This result is dueto the increase in the non-random part of farm income generatedby the policy change after Finland's European Union accession.The analysis confirms the assertion that agricultural policiesthat are decoupled from production do affect input use and cropmix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farmers' risk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机化发展能否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新疆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文献欠缺的现状,通过对新疆(1978~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投入、化肥使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进行分段关联分析,侧面反映出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关联度;其次通过构建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对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机总动力每增长1%,就会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1.622 2%的上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农机化发展在短期内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原因,且农民增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互相影响,但是农机总动力的变动对以后各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的影响作用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对农机总动力的变动。最后,为更好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东省部分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对其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所在村庄地形地势、承包耕地的面积、肥力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务农人数、参加农业培训次数、技术服务满意度、雇工人数与农机设备价值、农户家庭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程度、运销加工服务能力等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承包耕地的块数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耕地灌溉条件、农户间相互帮助、农资购买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以及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组织对其经营收入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要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应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并持续强化农业中介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户行为理论分析结果,运用Tobit模型对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119户山核桃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主对农药危害认知以及是否参加合作社对林农进行山核桃安全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经营地产量、户主化肥使用标准以及种植户所在地区对林农进行山核桃安全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规范木本食品安全生产,从林农角度而言,应加强学习相关种植知识并提升个人素质;从政府和山核桃种植协会而言,应加强对林农进行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并组织技术培训,此外还应推进山核桃种合作社建立。  相似文献   

16.
农户低碳化种植决策行为研究——基于河北省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低碳种植是低碳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常规的农业种植方式。为研究农户低碳化种植的决策行为,该文以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农户选择低碳化种植行为的效用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农户采取低碳化种植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行为,农户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遵循了效用最大化原则,并结合前人研究推导了农业种植收入、农业种植行为以及种植预期对农户选择低碳化种植决策的影响趋势。根据对河北邯郸、保定和张家口3市360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低碳化种植行为选择影响显著的因素有种植业收入比重、预期收益、现行种植行为、农户受教育水平、农业劳动力人数、政府政策以及同伴的种植行为。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银川地区196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明确了酿酒葡萄生长季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主要农业气候因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结果]近55年银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显著增加,每10年分别增加97.6℃和2.6d,尤其是1995年后积温出现了明显增加。近55年酿酒葡萄适宜的放条出土时间提前,可能的生长季呈显著延长趋势,生长季内热量资源显著增加。近55年酿酒葡萄全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生育期内日较差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但在酿酒葡萄适宜生长范围内。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显著增加,每10年增加0.28℃,不利于酿酒葡萄优良品质的形成。酿酒葡萄采收前1个月(9月)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对品质形成不利。不同级别霜冻及越冬冻害发生频率有所减少。[结论]热量资源增加为晚熟品种的成熟提供了保证,但是霜冻及越冬冻害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历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而分析收入来源结构与收入增长的相关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了农民收入各个部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贡献率。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以及云南省的特殊情况,制定政策建议以促进云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改善,进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 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基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以规模经营户稻谷和小麦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播种面积的扩大、采用机播的耕作方式、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提高对减少稻谷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和促进农家肥的施用均具有积极作用,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增加稻谷农药喷洒次数;技术培训对于减少小麦化肥施用量和农药喷洒次数具有积极作用;农业经营收入和流入耕地面积对小麦农家肥的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长时间离开本乡镇从事兼业会增加小麦化肥的施用量,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间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最后为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提出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机械和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完善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加强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