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聚的观点,以创意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园区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创新环境的中介作用,检验政策配置的调节作用。建立基于文化产业园区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创新要素对创新环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要素的三个维度中,社会网络、个人成长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②创新要素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溢出维度和创新绩效直接显著,而个人能力通过创新环境中介作用影响创新产出;③政策配置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力度越高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越大。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集聚,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社会网络结构,降低区域的创新阻力,进而提升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的观点,以创意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园区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创新环境的中介作用,检验政策配置的调节作用。建立基于文化产业园区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创新要素对创新环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要素的三个维度中,社会网络、个人成长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2)创新要素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溢出维度和创新绩效直接显著,而个人能力通过创新环境中介作用影响创新产出;(3)政策配置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力度越高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越大。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集聚,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社会网络结构,降低区域的创新阻力,进而提升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浙江省158个新创企业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效应:技术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制度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技术动态性对制度、商业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相反,竞争强度对商业、技术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从政策工具视角,将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并检验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偏向于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应用,而对需求型政策应用不足、存在缺失;3种类型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均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对于政府完善人才政策、高技术中小企业改善职工薪酬投入、优化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资源依赖度、企业创新需求与区域创新绩效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运用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区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区域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企业创新人才和技术需求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正向影响最显著;资源依赖对企业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需求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得出结论:资源依赖对企业创新需求的负向影响是其挤出区域创新的重要传递渠道。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流程,分析了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和资金需求在资源依赖挤出区域创新过程中的传导效应,计算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及遮掩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建议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创新需求,通过延伸产业链改变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属性,强化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用性感知。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资源依赖度、企业创新需求与区域创新绩效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运用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区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区域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企业创新人才和技术需求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正向影响最显著;资源依赖对企业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需求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得出结论:资源依赖对企业创新需求的负向影响是其挤出区域创新的重要传递渠道。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流程,分析了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和资金需求在资源依赖挤出区域创新过程中的传导效应,计算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及遮掩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建议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创新需求,通过延伸产业链改变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属性,强化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用性感知。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利用外部研发有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但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不够。从外部研发需通过内部组织发挥作用这一思路出发,以组织正式化和创新激励政策为调节变量,探讨了外部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中国54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调节检验,对4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激励政策正向调节外部研发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正式化对外部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不同调节作用。与此同时,高激励能够减少组织正式化对于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该研究部分解释了外部研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活动,提升创新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业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初创企业知识和人才获取具有重要意义。多数创业者会经历技术员工到技术创业者的职业转换,完成任职组织到创业组织的流动过程。技术创业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流动后的情形,但根据高阶理论,流动前任职经历作为技术创业者的独特背景特征,势必通过个人特质影响创业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和组织活动,并表现为绩效差异。鉴于此,以2009—2020年创业板上市的253家由技术员工创立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业者流动前多维度任职经历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流动,原结构资本消失且影响个人思维模式的国企工作经历显著负向作用于创业企业绩效;原结构资本依然有效且分别影响技术能力和眼光视野的非职务发明与海外工作研究经历显著正向作用于创业企业绩效;公司年龄负向调节非职务发明经历与绩效间关系;技术创业者创业前研发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度正向影响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发展与宏观政策环境密不可分,关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仍有诸多未解之惑。根据企业绩效的具体内容将其细分为企业经营绩效、创新绩效以及投资绩效,采用Meta分析方法,揭示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3个方面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结果发现:政策不确定性能够抑制企业经营绩效和投资绩效,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由于存在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市场化程度和政治关联等调节因素差异,导致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存在分歧。结论能够为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借鉴,并为地方政府官员更替、公共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之争”发展至今,研究“如何更好地推行产业政策”比继续争论“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更具有现实意义。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带来积极效应,表现为政策能够促进企业长期价值提升;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极效应,表现为政策会引发研发操纵等机会主义行为,同时,消极效应会对积极效应产生替代作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抑制政策的消极效应,并放大政策的积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消极效应的产生源于企业借助政策开展研发操纵,提升短期财务绩效和短期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它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双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筛选与企业创新创业密切联系的8个主要政策工具,通过278家企业有效调查问卷及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三权”改革、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政策工具效果显著,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各类“双创”孵化平台和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政策工具效果不明显,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创业呈现负相关关系。分析了引致不同“双创”政策工具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是增强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采用2008—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指数样本股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投资潮涌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将创新绩效分为创新产出与成果转化率,结果发现:第一,2010—2012年第一波投资潮涌与2015—2019年第二波投资潮涌下,企业投资均能有效促进创新产出。在先发优势作用下,第一波效果更为显著。第二,无论在投资潮涌前期还是后期,投资支出均有助于促进创新产出,且前期影响更显著,而在非投资潮涌阶段,投资支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再显著。第三,对于任何类型的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企业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投资与创新成果转化率的关系均为倒U型,而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者关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对制度环境具有高度依赖性,政府支持和引导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政策目标是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评判基准,并且导致政策工具发挥不同作用。利用国泰安数据库213家军民融合板块上市公司2008—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产业扶持和技术创新型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扶持型补贴对于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型补贴政策对国有及非国有军工企业研发活动均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且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活动的激励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地区市场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地区市场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也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在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上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地区市场竞争程度也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