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4-2019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环境的角度,研究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越低。上述结果主要源于大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在将劳动投资效率分类后发现,客户集中度增加了企业劳动投资不足中的雇佣不足,而紧密的客户-供应商关系(如供应商与客户间信任水平较高、专用性投资较多)则可以缓解客户集中度对企业雇佣不足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程度越低以及地区劳动力供给越充足时,企业更有可能通过减少雇佣应对客户集中带来的不确定性。该文章为深入理解供应商-客户关系对企业劳动力投资决策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对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如何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改善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货币政策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以及自由现金流量的减少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非效率劳动投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更多地表现为抑制劳动投资过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银企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有助于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银企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相比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银企关系的作用更显著,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从新的视角审视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并为银企关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银企关系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投资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瑞  席爱华 《武汉金融》2023,(7):43-50+60
本文使用python爬取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在其中的作用。实证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减少过度投资和缓解投资不足,企业社会责任在数字化转型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即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进而缓解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区域以及民营性质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考察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税收规避对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的中介作用.在区分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后,发现在企业投资过度的情况下,管理层显著通过减少企业的税收规避活动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然而在投资不足情况下,避税活动的中介效应并不明显.研究结论表明,授予管理层一定股权,可以显著降低税收规避活动中的代理问题,减少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对企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投资效率高的公司,其股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劳动投资效率低的公司。FamaMac Beth回归显示,劳动投资效率作为风险因子显著地影响股票收益率。第二、劳动投资效率与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民营企业尤为明显。第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上升显著地提升了股票收益率。最后,为了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劳动合同法作为工具变量,发现结论依然不变。整体上,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资产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并给监管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即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要兼顾微观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才能更好地优化就业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证检验金融错配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资本结构在金融错配与企业非效率投资间所起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金融错配引致企业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显著增加,金融错配引致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严重,大规模企业投资过度程度加深,加大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不足,房地产企业对制造业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资本结构在金融错配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金融错配通过扭曲资本结构的市场治理属性,引致微观企业非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现象,即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机构投资者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或投资水平不足;(2)相对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更显著,即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3)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地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影响更显著,即地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通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带来企业内部第一类、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投资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全球气温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非能源行业企业,能源行业企业的投资效率在设置2℃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上限之后显著提高,并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问题的缓解。这一现象在全球气温控制后公司生产经营活力提高、资金支持更多和社会责任表现更好的样本中更加显著。当企业受到更加严格的环境监管时,全球气温控制对能源行业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能源行业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确实来自全球气温控制而非来自能源公司原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地区升温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时,能源公司更需要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来增加环保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能源行业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可以显著增加公司的环保投资总额。本文直接检验了全球气温控制是否促进企业提高投资效率,进而促进它们增加环保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是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备受关注。本文以2018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探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等渠道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位于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或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供应链金融对其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缓解投资不足,并且供应链金融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率变化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建议政府以多层次、系统化的支持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实施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徐明东  陈学彬 《金融研究》2019,470(8):113-132
企业投资对资本成本的敏感性是识别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是否畅通以及IS曲线斜率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新古典投资模型框架,使用2004-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估计了中国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并侧重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资本成本敏感性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1)上市企业投资的加权资本成本弹性显著为负,且已具有较强敏感性(长期弹性系数为-0.16~-0.27),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条件在上市公司投资环节正逐渐具备 ;(2)对加权资本成本的结构性估计显示,企业投资主要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变动较为敏感且系数显著为负,而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动敏感程度较低且不稳定;(3)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是,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显著低于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较强的融资约束是导致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较低的重要原因,应重视民营经济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Prior literature documents that asymmetric timely recognition of losses versus gains (also known as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can induce management to make more efficient investment decisions by mitigat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management and investors and providing early signals about the profitability of projects that are undertaken.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nservatism on an important investment decision that has been overlooked, namely, investment in labor. We find that conservatism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abor investment inefficiency; more specifically, conservatism reduces inefficient investment practices on the labor market, including over-hiring, under-firing, under-hiring, and over-firing. Our results hold after controlling for managerial a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ther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13.
高明  胡聪慧 《金融研究》2022,503(5):189-206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定位和关系,不仅是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影响间接金融体系改革方向的关键。本文从机制视角建立学理框架,从信息和履约两个基础维度,讨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相对效率及决定因素,并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指出现有实证研究的成果与挑战;进而结合中国特征,讨论如何提高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效率,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因信息和履约机制不同而各有其独立存在价值,其相对效率取决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网络基础和征信、法律体系,现有实证文献对两者作用的分歧主要源于分类、样本局限和内生性处理。本文从机制视角进行分析,体现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金融属性,为探索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顾雷雷  郭建鸾  王鸿宇 《金融研究》2020,476(2):109-127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重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存在“金融化效应”;(2)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3)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化效应”仅在外部监管力度较弱的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存在,行政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在“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治理作用;(4)识别机制检验证实了中国企业金融化主要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轩宇  林莉 《金融研究》2022,502(4):57-76
利用2006-2019年沪深A股数据,本文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资本成本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作用路径;(2)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主要提高了普通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3)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当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或可比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较强时,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正相关关系更强;(4)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宁博  潘越  汤潮 《金融研究》2022,500(2):153-170
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是事关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08-2017年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民营企业加入地域商会的研究视角,深入考察这一由政府部门核准成立的社会组织能否以及如何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结果发现,加入地域商会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得到了有效缓解。机制检验显示,地域商会有助于扩展会员企业融资所需的社会网络以及提高企业融资时的议价能力;从具体的融资渠道来看,地域商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帮助会员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和商业信用。进一步地,对于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的小规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以及所在地区的信用环境遭受冲击的企业,或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而言,加入地域商会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15,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21年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但会加剧企业的投资过度,与A股上市公司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更大;数字金融影响投资效率的内在机制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数字金融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金融对内控有效企业投资过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环境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Monitoring by long-term investors should reduce agency conflicts in firms' labor investment choices. Consistent with this argument, we find that abnormal net hiring, measured as the absolute deviation from optimal net hiring predicted by economic fundamentals, decreases in the pres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th longer investment horizons. Firms dominated by long-term shareholders reduce both over-investment (over-hiring and under-firing) and under-investment (under-hiring) in employees. The monitoring role of long-term investors is stronger for firms facing higher labor adjustment costs both in absolute terms and relative to capital adjustment costs, and those for which human capital is regarded as more important. The effect is also more pronounced for firms that have stronger incentives and/or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iate from expected net hiring. We address endogeneity concerns by exploiting exogenous changes to long-term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resulting from annual reconstitutions of the Russell indexes.  相似文献   

20.
黄宇虹  黄霖 《金融研究》2019,466(4):149-167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金融知识体现了小微企业主对经济金融相关信息的认知与决策、以及使用正规金融工具与服务的能力,因此将作用于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知识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更重视创新的必要性与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有效改善了创新活力。这对相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与开展面向小微企业主的培训,提供了积极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知识通过市场认知机制与信贷约束机制分别作用于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在市场化高、非国有经济发展好、金融市场化高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强而创新意识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意识,即提升市场认知机制发挥作用;而在市场化低、非国有经济发展差、金融市场化低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强而创新活力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活力,即缓解需求抑制型信贷约束的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