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首先介绍了债券发行定价方式从行政定价方式向市场定价方式、从单一定价方式向多元化定价方式的演变历史;进而分别分析了价格招标发行定价方式和簿记建档发行定价的原理、基本步骤,并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其发行定价原理,同时对招标发行定价和簿记建档定价这两种当前主要的定价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债券通过何种方式发行定价,应根据所发行债券的信用等级、发行数量、发行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股发行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监管制度、新股定价方式和新股发行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各阶段发行定价方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3.
新股发行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监管制度、新股定价方式和新股发行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各阶段发行定价方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4.
管征 《金融纵横》2005,(8):55-58
新股发行定价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成功的定价就是发行人能够以投资者可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而发行失败或以过低价格发行则意味着定价的失败。在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新股发行定价中主观因素影响的成分大,其科学性、规范性要差很多。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新股发行定价理论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今后新股发行科学定价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综述的方式研究了股票发行定价问题,分别从股票定价理论度发展、我国股票流通市场定价理论、发行市场新股抑价理论、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汪沂 《上海金融》2012,(3):35-42,117
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制度之一,是证券交易活动的前提。其中IPO定价既是整个新股发行制度的重点环节,也是我国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着手点。为实现IPO"市场化"定价,我国历次新股发行改革总是围绕着定价方式本身进行,效仿发达资本市场采用的询价制定价方法,不断改进具体的发售方式,而忽视了市场化定价模式对定价主体最基本的独立性要求。文章分析认为实现我国IPO市场化定价首要任务是对定价主体独立性给予法律制度上的完善,确保定价主体能够名副其实地"自主"决定新股发行价格。从定价主体与政府和定价主体之间两个维度进行制度完善,开放证券市场进入、退出环节,加强审核机关的责任约束;同时从事前约束和事后补偿两方面加强定价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IPO抑价理论、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与一级发行市场、二级运行市场的关系三方面出发,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研究进行概括与汇总,以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9年6月到2012年11月在中小企业板发行的428只新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IPO定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因子F2、发行市盈率、发行费用、发行数量、新股发行改革政策、预计募集资金、成长因子F3、中签率、营运因子F4对新股发行价格有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继而构建中小板IPO定价模型,可为拟发行新股的公司提供定价指导,并建议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套利理论与ICIR模型的债券市场发行定价偏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套利定价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运用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债券发行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债券无风险利率、债券期限溢价、债项信用评级、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赎回风险溢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改进的CIR定价模型(ICIR)对2006~2010年各债券定价偏离现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ICIR模型测算的债券理论价格通过了二级市场的定价检验,ICIR模型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进行检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同时,从发行年份来看,近五年来,债券定价偏离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债券发行定价与ICIR定价与二级市场定价逐步接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金融研究》2020,475(1):190-206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红  戴鸿 《金融论坛》2007,12(10):59-63
本文运用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方法等对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定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我国承销商和发行人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发行定价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真正走向市场化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性质、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行业特征、发行规模等因素显著影响发行价格,流动性风险是发行市场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发行主体的偿债能力、主承销商声誉等级等对发行价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定价是股票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Underpricing),一般证券市场上都存在这一现象,根据一个对32个国家(地区)样本区间的统计,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27.86%,这说明新股发行价格和新股上市价格本身还是有所不同。从统计数据看,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抑价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前的发行机制及存在问题我国IPO定价制度在2005年询价机制改革前曾走过4个阶段:第一阶段:固定市盈率定价(90年代初期)公司在股票发行的数量、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方面完全没有决定权,基本上由管理层确定,大部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定价。第二阶段:相对市盈率定价(1996~1999年)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脱节,造成股票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新股上市当天有50~250%的涨幅,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第三阶段:累计投标定价(1997年~2001年下半年)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幅下挫,上半年所有按市场定价发行的新股几乎都跌破…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面临巨大变革,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看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本对世界主要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论述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演变的进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国(地区)IPO制度向美式累计投标询价方法的融合基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在新股发行方式的不断变换中得到改善,但是新股的发行定价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应找出适合于现阶段我国股市的发行定价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的发行和定价方式,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很大帮助,但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定价机制、信用评级等方面仍存不足之处。以安徽省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为例,在总结其发行现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定价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SHIBOR对发行定价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定价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货币政策宽松时SHIBOR对发行利率的影响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更大。  相似文献   

18.
新股发行定价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而最近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及配套文件《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股发行定价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市盈率定价法的优缺点,历史上新股发行定价的弊端和这次改革的意义及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红  戴鸿 《城市金融论坛》2007,12(10):59-63
本文运用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方法等对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定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我国承销商和发行人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发行定价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真正走向市场化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性质、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行业特征、发行规模等因素显著影响发行价格,流动性风险是发行市场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发行主体的偿债能力、主承销商声誉等级等对发行价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定价决定着发行主体的融资边际成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互联网信贷ABS定价对于降低发行主体的融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互联网信贷ABS的发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互联网信贷ABS定价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降低互联网信贷ABS定价,且基础资产质量是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互联网信贷ABS定价的作用渠道,该结果在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的测量误差检验以及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处理之后依然稳健。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采用市场征信体系的发行主体、国有发行主体和非银行类发行主体来说,数字金融发展对其互联网信贷ABS定价的降低作用更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互联网信贷ABS定价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