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连凯 《理论观察》2009,(1):153-154
农户小额信贷是我国小额信贷的主力军,在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增加农户收入及缓解贫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农户小额信贷推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不能保证可持续地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因此,应通过“政府支持、政策配套”等方式,尽快建立起“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使农户小额信贷组织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是一种针对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主要有三类:政府开办的政策性小额信贷项目.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业务和正规金融机构及新建小额贷款公司等经营的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3.
“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于3月底在北京举行,一些国际性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代表吴晓灵副行长在大会上发言。肯定了民间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应借鉴国际经验,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大力鼓励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农户小额信贷实践,同时建立疏导与严惩并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萍 《乡镇经济》2009,25(12):86-89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为农村几亿贫困农民带来了希望。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协作,然而,在我国这种局面并未形成。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各自遭遇着发展困境,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从农民、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同时下手,积极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论社区规范对小额信贷自履约机制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冀 《山东经济》2006,22(1):67-70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宗族关系维系的社会特点,使社区规范可以在小额信贷的运作中发挥相当突出的作用,这一原理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从我国农村的人文关系角度分析,农村市场的自履约机制具有内生性,社区契约的作用机理与社区的宗族关系基础紧密联系。将信贷关系嵌入社区的社会交换关系,建立联结博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契约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控制并降低信贷交易的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借助社区的力量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扭转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恶性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6.
郝智伟 《改革与战略》2014,(1):57-59,104
文章基于对山东省嘉祥县3个乡镇(卧龙山镇、大张楼镇、马村镇)小额信贷情况的农户调查数据,从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得出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和贫困农户需求不足的原因。发现以扶贫为设计初衷的农村小额信贷项目实际参与对象已从中、低收入贫困户转向进行非农生产性经营的中等偏上收入户和高收入农户,并且生产性小额信贷资金多被农户用于消费性支出。最后,文章尝试提出了一些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释农户信贷需求难以实现的原因,文章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农户需求意愿和规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小额信贷认知、区域异质性和家庭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和规模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具体地,了解小额信贷政策的家庭其信贷需求规模比不了解的家庭平均提高了9.65倍;另外,内蒙古地区农户信贷需求规模比贵州地区的农户高了12.63倍。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应该向农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教育来提高他们对小额信贷的认知程度,从而增加他们的信贷需求并且提高他们获得信贷的可能性;并且,不同地区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特征制定不同的小额信贷产品,以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利花  王爽 《发展》2010,(7):94-95
农户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和贫困农户贷款难的困境,有效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但是,由于外部因素扰动和信贷机构内部运作不当影响农户小额信贷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针对风险成因从农户、信贷机构、政府三个层面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对于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涛 《西部论丛》2006,(10):58-59
中国的小额信贷,起步于1994年左右,最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的无偿资助,主要用途则集中于扶贫和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近年来,小额信贷发展进一步得到中央重视,如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要求“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2005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而2006年中央1号文件则进一步指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0.
小额信贷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把低收入群体排斥在目标群体之外.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扶贫方式,其目标客户是贫困群体,但贷款又由此具有比较高的风险和成本.本文就小额信贷的合理定价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贫困人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矛盾如何协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宋冬凌 《特区经济》2011,(2):171-173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这一两难问题。它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极大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使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被广大金融从业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制约我国农村市场中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还具有促进农户减贫,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忠兵 《改革》2020,(5):150-15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生性力量。但在实践中,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承担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弱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偏小、脱贫带动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两类主体的扶贫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城口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一方面普遍性地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承接相关政府部门扶贫资源、开展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协商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扶贫资源以入股方式投入当地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并优先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模式既为村“两委”参与市场活动和承接政府扶贫资源提供了有效载体,又较好地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构建激励兼容、多方共赢的长效扶贫机制,是有镜鉴价值的扶贫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杨宜  张峰 《乡镇经济》2009,25(1):120-123
苏南、珠三角和北京京郊三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导致当地农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户融资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但共同之处在于农户融资都存在供给不足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的情形。这就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尽快完善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贾云赟 《特区经济》2011,(3):175-176
农村小额信贷是实现农村建设和农户融资的重要手段,它和其他贷款产品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如果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适度提高其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该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而农业保险可以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本文对保险与农村小额信贷相结合的银保结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烨 《中国经贸》2012,(16):112-113
近年发展迅速的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而且有力促进了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发展。虽然小额信贷发展前景光明,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的小额信贷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存在例如资金供给不足、行政干预面过广、机构财务运转能力薄弱等问题。同时小额信贷也面临着市场及其自身的各种风险。为了改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小额信贷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信用评级制度,信贷公示制度等,提高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力,进一步推动小额贷款在我国的扶贫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引导我国的小额信贷逐步向有秩序、有目的、效益好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8.
廖霄梅  李舟 《特区经济》2010,(9):192-194
农村民间金融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随着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民间金融的规模日益加大,在缓解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矛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加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督与引导,构建西部农村民间多渠道投资渠道,通过加快西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等手段来规范发展西部农村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9.
董竹  张欣 《南方经济》2021,40(10):48-65
为实现消除农村贫困和区域贫困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精准扶贫战略中,然而学术界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经济后果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以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实证检验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改变变量度量方法、更换模型以及使用安慰剂检验和PSM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了创新绩效,而资源效应(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税收优惠)和声誉效应(增加媒体正面报道数量)是参与精准扶贫所发挥的外部融资作用。最后,基于宏观社会层面、中观市场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扶贫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不仅丰富了参与精准扶贫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对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作用以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协调配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扶贫效益的最大化有赖于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套。当前农村扶贫政策的协调配套问题比较突出,无论是财政投入、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还是对贫困地区人口自身发展能力的开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某些惠农政策、生态工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政策也还存在着对贫困地区关注不足的问题,因此,财政税收、金融、产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考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需求,做好协调配套。这是提高扶贫效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