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毛生 《乡镇论坛》2011,(32):10-10
为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安徽省天长市在抓好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投入6000多万元,全力推进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在15个镇、街道完成658处分散供水工程和8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6.4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土地》2004,(5):40-40
以农民宅基地置换为抓手,切实推进“三个集中”,作为今年本市一项重点工作。市政府把农民住宅集中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突破口,重点在农民宅基地的置换、老年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农民入股工业园区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今年以来。由市局会同市农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  相似文献   

3.
农民向城镇集中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当前大开发、大建设背景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理念,正视“农民向城镇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开发建设中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战略、实现南汇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第三次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三个月过去了,这枚炸弹在浙江的田野上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家的土地存进了“土地银行”;企业、村民、村集体把农民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变成了“股票田”,一条条的田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成片的各色大棚迅速在田野上蔓延……有人甚至断言:“第三次土地革命”,首先从浙江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去年5月15日召开的郊区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未来上海发展的主战场在郊区的战略思想,提出要放开思想、放开手脚、放开政策,加紧推行人口、工业、土地“三个集中”,提高城市化程度,全面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建设。要实施好这个战略思想,许多同志在讨论中提出,其重要的载体就是土地。  相似文献   

6.
徐州位于江苏、安徽、山东三大省交汇处,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农村劳动力最多的市之一。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其中农民的就业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吕华青 《上海房地》2005,(12):30-33
国家高度重视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问题。2003年1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进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抓紧研究政策,修订法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征用制度。”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其中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确立了公共权利的实施受法律的制约,以及当私有财产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遭受损失的时候应得到相应的赔偿。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是指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因工业化、城市(镇)化进程的需要被征用,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失去土地,由农村人转为城市(镇)人的人员。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事关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脱贫致富的根本利益,对平稳化解“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及根本所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维度的大幅度扩展,近些年来涉及农村土地征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现行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规定.除了农村集体和个人为兴建乡镇企业或者村民住宅外,《土地管理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市郊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于郊区三面环绕佳木斯市区,城乡交融,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可以集约土地、加强村镇规划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培育现代农民,让农民通过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居住方式及服务方式对城市化产生心理认同,“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符合当前郊区农村的发展要求。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11.
农民市民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焦点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就是农民的最终出路与角色转型问题。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把农民从对土地的单一性依赖中解脱出来,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期刊方阵     
《审计与理财》2004,(3):60-61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城镇化胡鞍钢在《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6期撰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迁入城镇;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为农民,可以说“三农”问题是国家根基稳固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3397亿元,意味着中央财政每支出6.5元,就有1元钱用在了农民身上;意味着农民将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一、北京市农村经济特点 首都“三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北京农业份额不大、农村经济规模不大、农民比重不大,但农业与农村发展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是首都率先迈向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十五”时期,北京市“三农”经历了三个转变:农业从传统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正在向新型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刚刚闭幕的“两会”的最大热门话题之一,而农民问题与构造和谐社会密不可分。新一届政府连续两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是本届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国土经济》2011,(9):22-22
“土地管理法修改重点保护农民权益”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称,现代化进程背景下,耕地保护和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应互动平衡8月7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要处理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不使耕地过多过快地流失,同时还要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之间形成互动平衡的关系。当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郊区要实行“三个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户要向城镇集中),因此位于上海郊区的南汇县,在实现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须全面分析南汇县农民住房向城镇集中的条件、困难,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笔现对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面对而又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则是制约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性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一快两增”的总体要求,前不久,我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我们深切感到,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势头良好,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的农民已开始流动起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出路还是在于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业人口,农村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无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尤为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新 《经济界》2001,(5):20-23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坚持并尽快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一、农村土地问题事关全局,新形势下更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 1.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尽快将农民土地使用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国家法律和中央政策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