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中国区域"四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性,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σ收敛存在,地区间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逐年缩小。全国范围内,绝对和条件β收敛均显著存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先进地区,前者有追赶上后者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β收敛显著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明显。东部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其次,西部最慢。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生产率在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构造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区域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全国碳生产率水平逐年增加,东、中、西三大区域碳生产率水平呈由东到西递减格局。碳生产率收敛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和东部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和西部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和西部,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对收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检验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分配与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度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7—2014年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选取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级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探讨,进而基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σ收敛与β收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全局正向相关性,且其相关水平逐步提升;σ收敛于全国层面,呈现“整体发散,局部收敛”的基本演变特征,东部地区效率指数标准差要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相对显著;绝对β收敛测算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内各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西部无趋同收敛的趋势;在引入区域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环境变量的条件β收敛测度中,单控制变量测度下仅社会水平对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作用呈非显著性;多控制变量测度条件下,自然禀赋、高技术导向水平是促进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原因;而各环境变量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效率绝对与条件β收敛性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选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2年的年度数据,利用Jeffrey Wurgler弹性系数模型测算我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并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且东、中、西三大区域依次呈递减的趋势。(2)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5.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纵向财政失衡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地区差异与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各省纵向财政失衡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但分东、中、西部区域看,这一现象均不显著存在.全国总体相对差异呈现一定程度的减弱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最主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考虑水资源的全要素视角,论文对2011年—2016年中国各省全行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区域各省份的环境效率相对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水资源投入无效率方面,西部省份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提高会导致环境效率的提升,但是环保支出并没有改善环境效率。中国各省环境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环境效率的测算结果,西部省份需要向东部地区省份学习节水、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经验。根据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的生产、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支出对环境效率的积极作用。根据环境效率收敛性的结果,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设施,促进各省经济的密切联系,缩小各省环境效率差距。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2000--2011年城镇化率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盯收敛,表明各地区的城镇化差距在逐渐缩小;全国2000---2011年、2000--2007年和2008--2011年城镇化水平均存在p绝对收敛,而且2008--2011年全国城镇化水平收敛性最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镇化水平均存在俱乐部收敛而且很显著,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内的城镇化差距将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导致区域间财政收入存在着差异性。通过对1997~2008年有关财政数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财政收入总量还是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总体上东部地区省份要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而中部和西部省份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别。预算外资金有助于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的差异性,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在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差异性方面则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作用。从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来看,不同区域省份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存在着明显差别。一般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省际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也存在着重大差别,尤其是东部地区省份间和西部地区省份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的代表,首先考察了我国各省份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据此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分析了三个行业在各区域的发展差异;其次提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理论,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对其目前的发展阶段进行界定;最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投资和就业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验证前文对行业发展阶段的判定。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在东部和中部进入发展期,在西部处于萌芽期;金融业在东部进入发展期,在中部和西部处于萌芽期;房地产业在东部进入成熟期,在中部和西部处于发展期。准确判定生产者服务业各行业在各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利于政府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存在发展不协调、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总体优势突出,中部地区发展速度一般,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文章通过对目前东中西部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分布与办学水平情况的分析,就如何建立与推进东中西部高职院校间区域内和跨区域合作,进一步促进东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中部8省和西部12省(市)的1998~2012年工资性收入、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但中西部的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的效应比中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准确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是政府采取有效举措的前提。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起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四川省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断点”现象。最后指出,可通过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机制,设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补全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短板以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四川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而受教育程度对跨省流动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即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均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不是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非汇款收入越高,其越倾向于跨省流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因此,要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好的跨省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减少其远距离外出打工的现金约束。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我国31个省份1997—2019年的农业与旅游业统计数据,构建面板自回归模型,讨论农业和旅游业彼此间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强度,并归纳出耦合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显示:(1)农业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稳定的均...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金融产业集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区位商法的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有着较大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集聚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集聚度较低。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差异对我国三大不同地区工业化产生了不同影响。总体而言,银行业集聚对工业化的影响作用最大,而证券和保险业集聚作用则较小,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以及不同时期来说,这一作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