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唯物主义将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的现实脱离,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可见,马克思遇到了物质利益的难题,这个时候他对黑格尔哲学开始质疑,决定从实际出发捍卫民众的权利,从而回归现实的维度.马克思将"人"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领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人的本质"是以社会实践为...  相似文献   

2.
巩永丹 《商》2014,(50):73-73
一、现实的个人:汇聚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社会实践活动总是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人的活动,社会历史只能是由现实的人所创造的历史,人类社会就是由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时一贯强调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他们进行着物质生产活动。整个社会历史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条件。因为现实的个人是“真正的人”,也是具体的人、实践的人,可以说,现实的人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它否定了抽象的人、不变的人,赋予人最本真的意义,是人和自然、个人和类之间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它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现实的个人是自由自觉和能动创造的人,具有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能动性。在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每个现实的人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时代的精华,它不同于旧哲学和现代西方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现实的人,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实践和社会关系是人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商》2015,(8)
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了有机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在今天,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转型的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片面性及恶性事件不断出现。这就使得重新认识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全面发展的问题更为重要,才能对现今社会,每个人的进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要重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实践导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凌云 《中国市场》2009,(35):66-6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坚持从个人出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反对从抽象的类、人、集体出发的虚幻的历史观,强调个人是历史的主体,反对用抽象的类或集体来否认和压制个人:个人是“现实的个人”,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个人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或其他的什么出发:社会关系以及生产方式是人的需要的实现或满足方式,它既根源于人的需要,又制约着人的需要的形成和发展。这个基本命题与个人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世界观,而后者是一种价值观.从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出发,不会也不可能导致“个人主义”。正确理解这个基本命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它给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最根本的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而又不停留于此,提出了人的真正本质是他的类本质即具有能动意识的社会属性,通过劳动实践而组成的现实社会性。马克思以劳动实践理论为基础,揭示出人的历史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异化劳动—劳动复归,即人—非人—人的复归的历史。《手稿》把异化劳动作为中心概念,以此解释私有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林景  倪宪章 《北方经贸》2011,(12):122+130-122,130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范畴,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交往是在人与人之间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之间发生的,以变革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为目的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交往作为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同时交往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思聪 《商》2013,(5):228-228
马克思先后提出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其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伦理视域中,共同体的发展受特定价值目标的指引。马克思是依照社会历史辩证法的演进形态来说明共同体及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逻辑受共同体发展逻辑的规范,没有共同体的发展逻辑就没有人的发展逻辑,马克思共同体的发展逻辑始终贯穿着人类解放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先后把自由、人本身、实践、社会关系等重要概念和人的本质相联系。他对于人的本质的许多提法,与其看作是固定的答案,不如看作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未完成的和方向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人的生存方式,有了人类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往打破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人的社会关系从贫乏走向丰富,促进了人的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市场经济中交往与人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过分强调功利,个人利益被推向极端,人成为了畸形、片面、单向度的人。这迫切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交往理论指导下,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中的交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交往中的正向效应,克服市场经济交往中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3):127-128
近代以来,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一直是哲学上隆起的一个热点。在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但只有马克思首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实现了对旧哲学的否定和超越。由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体现在不同的文本中,所以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综述全面综合整理了近十来所发表的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著作、学位论文及期刊等多方面文献资料,并且利用数字图书系统,在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万方数据库等权威性文献检索系统中查阅了大量资料,拟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研究方面进行一个详略得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十分丰富,并且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人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实现条件和发展的方向与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生活中,一次性消费品的激增和一次性消费方式的流行.体现的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置于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一次性消费的利弊得失,更意蕴着人的本质特征的突出外显,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危机,这种危机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基于此本文反思一次性消费的负面影响,探寻创新式调控措施,以期为减缓消极后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姜媛源 《致富时代》2011,(12):166-167
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从事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阐释和说明交往活动的。马克思的实践现实质上就是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不仅把物质生产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同时也把人们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看作是实践活动。交往实践理论正确的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脉搏,是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相适应的,为当今多元主体共存和共赢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中国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生活中,国家(人民的普遍事务)与社会(少数人或个人事务的集合)是最基本的两大活动领域。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这两大领域几乎重合,即使是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是国家主导和控制下的所谓“行政化”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是不好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应当寻觅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所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不断地从纲常礼教,从计划经济,从单位集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刘安平 《商》2014,(30):62-63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清晰的阐明了人的解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再到对物的依赖性的扬弃走向未来的“自由个性”。深刻认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关于人的解放发展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关系,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变得更加深刻且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形式.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宏观层面上人的异化加深,微观层面上许多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同样的异化现象.以马克思本人早期对于人的异化和劳动异化的论述为主,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性的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