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欣  魏彧  李鸥 《财政科学》2024,(1):62-73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10—2019年我国122个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从信贷供给侧角度研究地方财政压力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压力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与地方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致度较高时,地方财政压力显著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实证证据反映出地方财政压力下,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影响具有前瞻性,引导信贷资源配置在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更好发挥“有形之手”调控作用。因此,随着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适度财政压力能够更好调动地方政府善治兴业积极性,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从而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国有经济投资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投资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能够扩大地区财政汲取规模,提高财政收入增长率的稳定性以及财政收入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会削弱国有经济投资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正向作用,但这一削弱效应主要体现为国有经济投资在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以及预测性方面,并不会影响国有经济投资对财政汲取规模或汲取质量的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分税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在保障国家财政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建设具有启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测算评价,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财政纵向失衡由适度水平上升至过度水平,其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倒“U”型关系在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配置能力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与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地方财政近年面临减收增支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地方财政压力加码,如何转危为机?财政效率是重要突破口.本文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测算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和财政效率相关指标,综合考虑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效率,在门槛效应模型下考察财政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效率在财政支出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调节效应,财政压力对财政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一个压力阀值,财政压力越过阀值将不存在明显促进作用.此外财政效率在市场化机制下与工业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更为显著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地方财政效率提升和在市场决定作用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激增的财政压力和下放的环保权力,诱使地方政府作出环境机会主义行为选择。为此,基于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内嵌环境分权制度背景下的财政压力对地方环境规制执行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环境规制有效执行,导致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偏离社会最优;激增的财政压力以财政自给率为渠道,迫使欠发达城市出于生存需求,“理性”弱化环境规制执行强度,诱发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在达到中央政府环保绩效考核标准后,财政压力下的环境友好地区策略性地转移环保关注度,主动弱化环境规制,扩充本土税基,力求经济增长,其本质属于“有意为之”。因此,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厘清政府间财政关系;压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监督地方政府机关行为选择;探索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以实现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出发,在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理想状况及其反差原因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财政方面权责平衡协调发展的视角,对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合理化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将会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和动力变化的挑战。本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地方财政能力评价模型,运用2000-2014年15年的数据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两个维度评价了陕西省的财政能力。研究发现,2012年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陕西省地方财政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有所加强,但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整体的财政能力受到抑制。应当从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供给结构、以支促收等方面努力增强陕西省的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财政运行过程视角,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分解为预算能力、执行能力和平衡能力,并构建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9年数据,在采取熵值法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最低,存在一定的“中等地区”现象;第二,收入分权和国地税合并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正,而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负;第三,东部地区财政治理能力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地区受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中部地区受收入分权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系统提出提升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韧性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有力保障。笔者基于财政分权影响财政韧性的逻辑机理,运用2005—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评估地方财政韧性,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韧性的现实逻辑。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韧性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2)短期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地方财政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惯性,地方财政韧性对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脉冲的响应均为正,但不具有持续性。鉴于此,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应对外在冲击的能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恢复能力;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成长能力;规范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中国256个地级城市层面2004-2018年的发明专利、绿色技术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等专利数据,从政府创新偏好视角考察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会抑制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城市实质创新与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要强于协同创新,相较于沿海城市与发达城市,财政压力对内陆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压力会通过抑制政府创新偏好进而阻碍城市创新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考虑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作用后,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会逐渐减弱.以上研究结论为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提供了来自财政压力与政府创新偏好的新解释与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财政分权的作用备受关注。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分权的角度,基于201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结合SBM GML模型,分析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生产率整体呈现逐年改善的现实特征,但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了各省的绿色生产率。上述抑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在非东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地方政府竞争构成财政分权影响绿色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在财政分权时代下,应持续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发挥财政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作用,健全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财政研究》2021,(10):12-26
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断点回归设计,以测算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政策目标在财政上需付出的成本大小.研究发现:为完成上级设定目标,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导致其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政府整体压力显著提升;不同经济状况和分权程度的地区为达到政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研究结论对未来明确教育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选择存在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在理论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财政数据检验老龄化背景下地方财政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是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的外在压力和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在激励的多路径效应结果,这种影响效应具有财政自给率和老龄化程度的非对称性。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公众诉求压力,有必要尽快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完善地方公共支出的需求表达机制,改善当前财政支出责任地方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为切人点来探索转型时期中国城镇房价持续高涨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在对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的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将财政不平衡、土地财政和房价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人口结构、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地区间竞争等潜在影响因素的情形下,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是引致其积极追求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因素;土地财政规模与房价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反馈效应;进一步分析财政不平衡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系统GMM的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对于城镇房价的持续上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土地财政规模是连结两者的中间变量。由此,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为了抑制房价快速持续上涨,理顺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分配关系、落实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及完善地方融资渠道等制度建设等方面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财政失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财政失衡与企业避税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发现:纵向财政失衡促进了企业避税,而横向财政失衡抑制了企业避税。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失衡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强度来影响企业避税。而且财政失衡与公司避税间的关系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不同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中,财政失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不尽相同;不同类型财政失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各区域财政能力与金融能力变动的对比入手,证实了我国各区域均存在"强金融,弱财政"现象。用财政压力指标替换财政能力指标,详细论证了区域财政压力增长率与区域FIR增长率之间存在的反向变动关系。最终说明了区域财政压力差异性造成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激励不同,并最终导致区域金融发展速度差别这样一个连锁反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经济社会风险加剧,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激化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下,现有临时性、分散性的财政应急治理机制已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财政应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改革势在必行.将韧性理论和财政应急治理理论相融合,衍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生概念,包括收支管理结构、应急阶段结构、政府间层次结构三种逻辑结构;以财政韧性为统领、以完善财政应急治理体系和提升财政应急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了财政应急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新思路;从引入突发事件防控基金制度、建立应急预算管理制度、构筑财政韧性信息网络三条路径实现我国财政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地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和政府债务急剧膨胀,引发了人们对地方财政风险的担忧。本文通过构建财政脆弱性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地方财政脆弱性的因素,结果发现:2004年至2012年,财政出现"脆弱"状态的地区越来越多,而2013年以后,财政出现"脆弱"状态的地区逐渐减少。通过构建系统GMM面板模型,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财政脆弱度、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波动以及失业率对地方政府财政脆弱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财政脆弱度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