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金融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分权能显著促进辖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对不同发展偏向的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影响方向迥异,地方政府运用金融资源“两手抓”绿色激励与污染约束。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分权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的促进效应更高。因此,应完善适度金融分权制度,提高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助力企业乃至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了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6年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间机制分析表明,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是财政纵向失衡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中介变量;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抑制作用存在着地区和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政府竞争本身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异质性差异,而较高的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结合在一起时,会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产生负向激励。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卫生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2006-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检验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即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分权下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会抑制不良贷款的增加,而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其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过高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财政压力能通过税源流失、转移支付依赖等方式在有效性和规范性层面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在与政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还会降低政府财政努力动机;财政压力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下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市场分割在其中的传递机制,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验证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财政分权对地区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市场分割在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以上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鉴于此,要完善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制度,做好分权与集权间的平衡,以寻求达到最优碳排放水平的财政分权度;优化政绩考核体系,将碳减排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打破市场分割,推进区域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中保护环境,需要强大的绿色创新能力。这时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合理进行财政分权,同时适当监督保证地方政府职能正确履行。本文利用2010—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财政分权、审计监督及二者协同对于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监督与财政分权单独发挥作用时都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而二者协同作用时则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发挥了“1+1>2”的作用;消费性财政支出效率在上述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东部地区二者协同发挥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二者协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5~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地区差异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竞争形式、地方政府父爱主义倾向以及地方政府对境外投资资本优惠力度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与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地方财政近年面临减收增支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地方财政压力加码,如何转危为机?财政效率是重要突破口.本文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测算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和财政效率相关指标,综合考虑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效率,在门槛效应模型下考察财政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效率在财政支出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调节效应,财政压力对财政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一个压力阀值,财政压力越过阀值将不存在明显促进作用.此外财政效率在市场化机制下与工业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更为显著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地方财政效率提升和在市场决定作用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14.
黄裕洪 《财政科学》2021,64(4):81-92
财政制度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2000-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并测算了财政分权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都显著为正;总体来看,财政分权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抑制作用,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加入财政分权平方项发现,财政分权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其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门槛效应.目前阶段我国区域技术创新对生态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抑制作用,区域技术创新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系数为正,表明财政分权制度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作用合理引导区域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晋升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内生于财政分权和晋升竞争制度安排的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指出在财政分权与基于GDP增长的官员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官员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强烈,这导致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会利用控制的资源或手中的权力积极干预辖区企业经营行为,影响了企业作出有效率的投资决策,旨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基于GDP的晋升激励的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辖区内的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中,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公共实体。由于我国现行体制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隐性财政担保关系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引致了地方财政运行中道德风险蔓延,提高了我国的财政风险。防范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需构建风险约束机制,并在改革进程中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研究的假设基础目前,学者们在对中国财政分权问题展开研究的假设前提是,我国举手投票和以足投票机制作用有限,这是因为高度政治集权和户籍制所决定的。(一)自上而下的官员晋级机制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支出的压力。在中国政治高度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机制所形成的晋升锦标赛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周黎安,2007)。傅勇和张晏(2007)将中国的财政分权总结为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制度设计下,中国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经验、现实选择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再到机制性分权的历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博弈关系及其激励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具有内生性,伴随着经济转型而展开。现阶段虽仍未达到最优分权程度,但趋势是向行政集权下的机制性分权转型。今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政府间事权划分方式,明确辖区政府财政责任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激增的财政压力和下放的环保权力,诱使地方政府作出环境机会主义行为选择。为此,基于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内嵌环境分权制度背景下的财政压力对地方环境规制执行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环境规制有效执行,导致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偏离社会最优;激增的财政压力以财政自给率为渠道,迫使欠发达城市出于生存需求,“理性”弱化环境规制执行强度,诱发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在达到中央政府环保绩效考核标准后,财政压力下的环境友好地区策略性地转移环保关注度,主动弱化环境规制,扩充本土税基,力求经济增长,其本质属于“有意为之”。因此,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厘清政府间财政关系;压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监督地方政府机关行为选择;探索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以实现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