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维持企业生存与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利益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达到利益均衡,是企业创新技术成功的保证。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绩效棱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贡献度与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均衡的技术创新管理策略的作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维持企业生存与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利益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达到利益均衡,是企业创新技术成功的保证。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绩效棱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贡献度与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均衡的技术创新管理策略的作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维持企业生存与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利益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达到利益均衡,是企业创新技术成功的保证。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绩效棱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贡献度与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均衡的技术创新管理策略的作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股东至上理论"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利益相关者者理论"越来越流行。首先介绍利益相关者理论,然后从这个视角具体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出结论: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使公司治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源与上世纪六十年代保护观念的转变,肯尼亚最早使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来解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保护问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随着村寨旅游的发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旅游管理部门把重点放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中,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担当起超过经济目标范围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本文重点研究湘西村寨旅游利益相关者行为,并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者利益冲突及其关系协调机制探讨,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更多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主要模式,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对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现代市场机制在不断的转变与发展,在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本因素所占据的位置已经不容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以股东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也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监督,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将更有益于企业稳定的发展。所有者共同分享公司利益,他们只有通过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以此来进行相互牵制、约束,这样才能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当今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本文就试图从利益相关者这一更全面的角度来讨论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诞生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渐加强,二者有必要进行融合。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为其他社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报告肩负起了这个责任,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公诸于众,让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存在价值信息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估,基于此有必要改进和规范社会责任报告,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2015,(50)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朝着知识化和信息化发展,以物质资本等硬资本为主的企业资源机构逐渐转向以人力资本等软资本为主。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层的权利越来越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传统的"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迫切需要企业在企业治理等方面纳入更多利益主体,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随着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兴起,企业从关注利润转变为关注企业增值,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增值成为企业治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背景,研究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和分享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寻求一种利益的均衡,要求公司的治理主体扩大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这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产生了冲突。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利益均衡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其还面临着实际运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公司治理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动机和能力,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下治理主体应包括以股东为主的各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试图研究在考虑公司发展阶段和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基础上的"股东至上"主义和"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有效结合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现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并非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不同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财务报告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政府和客户等各利益主体构成的"契约网",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要达到长期稳定的合作目的,就要确保缔约的各利益相关者平等和独立,尤其要共同治理财务报告,这对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企业,也应成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传统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也并非完美的治理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除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实矛盾,旅游开发中的"人及其关系"的多种问题和利益冲突随即产生.文章试图找出民族地区旅游地利益诉求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引发相关利益者主体间问题冲突的结构性原因,构建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模型,为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条件,从而能为旅游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提供直观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财务理论里面,传统的观念将股东置于企业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公司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外加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的指导,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只有通过共同协商多边谈判来实现,加强利益相关者和市场的合作,达到均衡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收入。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方式,以促进利益相关者有效地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成远 《商界》2008,(6):60-61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企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企业信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如果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损害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6.
《商界》2008,(6)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企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企业信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如果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损害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越来越为学者们重视.在探讨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后,通过与"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比较,对"利益相关者"模式进行了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就如何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管理理论使利益相关者概念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企业利益相关者就是与一个企业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或群体.是否属于利益相关者,只需根据该个体或群体的利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是否具有利害关系进行判断.根据这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应当对员工、股东、消费者、债权人、社区、政府、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军  边宁 《商业时代》2008,(8):109-110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关注期它利益相关者。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入手,在研究企业与各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