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国际大石油公司下游业务(炼油和销售)一直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外部环境和经营形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调整下游业务规模、结构和布局,下游业务发展战略呈现出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彭仕云  苏穗燕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9):22-27,103,104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表现在:主营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油气产量继续下降;低迷的美国天然气价格影响各公司上游经营利润,但下游盈利差异明显;资本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下游投资有所回升;各公司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资本负债率有所下降。从发展动向看,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仍然是各大石油公司的重中之重,进军新的油气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剥离风险较大的上游业务,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致密油交易成为热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天然气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调整资产结构,增强下游业务的盈利性;继续谨慎介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国际大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实际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埃克森、美孚、壳牌三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六个方面的特点,阐述了投资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三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重点探讨了1991-2002年石油价格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首次定量测算得出了投资资本回报率与石油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定量分析了其两个主要内在原因,一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主体为勘探与生产业务投资,二是石油销售的利润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4.
国际石油公司天然气发电业务拓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发电作为天然气利用的四大领域之一,具有用气规模大、用气增长迅速、用气量相对稳定等特点,正在成为天然气市场开发的重点。国际大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等,都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油气生产以外的发电领域,专门成立了天然气与电力部门,将天然气销售与电力业务统一起来,实现了天然气业务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国际石油公司拓展天然气与发电业务的经验有六个方面值得借鉴。近两年,中国海油快速将天然气业务延伸展到下游发电领域,走在了国内石油公司的前列。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也应利用电力体制改革之机,主动与电力公司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气发电市场开拓策略,以投资燃气电厂项目为契机,逐步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行业投资的高风险和投资项目的多样性及投资回报的差异性,决定了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重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具有周期性、稳定性、投资回报导向性以及趋同性的特点。国际大石油公司注重发展战略与长期规划,长期规划与年度投资计划的紧密结合。注重投资决策的整体最优化,注重投资计划的严肃性与相对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注重投资效果的跟踪评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公司的投资效果。我国石油公司投资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通行做法是基本接轨的。但是我们在投资决策的前期研究、优化筛选、滚动调整和投资后评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石油公司投资决策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比较完整、比较科学的工作体系,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发达国家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向混业经营,投资回报率低,成品油消费量和加油站数量持续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调整营销业务,通过产业链的分化和整合,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1)在竞争强度高的发达国家市场,将营销资产出售给区域合作伙伴,在成品油批发领域仍保持竞争优势。2)在竞争强度低的发达国家市场,通过资产互换、购买和出售等措施,继续提升自身一体化协调能力。3)在法规欠完善的不发达国家市场,选择性出售非核心资产给当地企业,保留潜力资产获得再进入的可能。4)在法规完备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加快拓展市场。国际大石油公司成品油营销业务战略调整启示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未来10~20年我国成品油销售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扩大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加强业务协同,塑造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强化知识管理,打通外部人员进入渠道;坚持效益优先,择机进入海外成品油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埃克森、英荷壳牌、阿莫科等8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分析了它们的投资结构现状、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进而对其未来的前景作了预测。从这8家公司的部门投资结构看,油气部门的投资都居主导地位;从投资的地区结构看,多数公司在国外的投资比例高于国内。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战略的基本动向是:投资从美国向海外转移,经营从多样化转向集中搞核心业务,重视后备储量的接替和天然气的开发与营销,扬长避短,注重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等。出于产油国进一步扩大石油生产能力和发展下游工业等的需要,以及国际大石油公司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的要求,今后双方的合作将不断加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了较大战略调整,包括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进行资产结构优化,调整经营管理模式来加强上游业务竞争力;把LNG和非常规天然气为主的天然气资源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推进与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对中国石油公司来说,应坚持"国际化"战略,提升公司价值与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资产地域均衡布局,优化资产组合;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关注并寻求有利时机,加强与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石油公司上游经营特点及降低成本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石油公司在上游生产经营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特点:重视经济储量;重视储量的价值;重视阶段评价及事前决策;在勘探和开发阶段,普遍实行费用核定单制度;在开发和生产阶段,普遍实行储量计划。油价的起伏不定给石油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为此,近年来国外石油公司纷纷实行低成本战略,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在全球资源市场优选资源,提高项目的效益;通过兼并、收购和剥离,调整资产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开发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储量结构,增加优质储量,保持合理储采比;转变经营观念,采取战略联盟等新型管理模式;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强化优势业务;调整人员结构,降低人员成本及管理成本;对于边际油田采取高速开发战略,快速回收资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能源行业和市场格局变化,国际大石油公司普遍面临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绩效的压力。同时,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对石油公司在安全、可靠运营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为适应内部经营需要和外部环境要求,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以实现卓越运营为目标,突出集中、统一、共享等理念,不断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在管理上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国际大石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国际大石油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努力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把握投资节奏,保持公司的回报水平和流动性;严格控制成本,努力保持和扩大盈利空间;调整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保持财务灵活性,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理念,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未来增长夯实基础;坚持价值理念,严格投资管理;坚持集约发展理念,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和资产整合力度,进一步突出油气核心业务;坚持技术领先理念,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跨国公司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热度不减,尤其是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上行,更是加速了跨国大型石油和化工公司的投资,同时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他们适时调整投资战略,如加强产业链投资、注重炼化领域、加强终端市场渗透力、加快仓储物流业务等。  相似文献   

13.
苏穗燕  张蕤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32-37,110,111
2012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北美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金融危机后首次双下降;同时油气产量继续下降,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双下降,股市表现总体欠佳。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大石油公司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调整资源战略,加强前沿勘探;以油气大项目为支柱,依托优势技术,构建以多样化为特征的下一代核心业务;坚持资产优化战略,持续调整重组,改善现有业务结构与布局;有选择性地发展下游业务,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内因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历史上以上游业务为主的国家石油公司(NOC)一直在加快发展炼油化工、市场销售等业务,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发展下游业务的根本动因在于保障国家石油需求安全,具体的内因包括:1)石油产业的自然属性和一体化经营的要求;2)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IOC)竞合的需要;3)构筑国家石油产业体系的需要.国家石油公司既可以立足国内,在资源地发展下游业务,也可以立足国外,在需求地发展下游.亚太、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前苏联地区是国家石油公司发展下游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对石油市场的影响:1)与IOC之间日益激烈的产业链竞争,有利于打破国际石油市场垄断,创造新的产业进入和发展机会;2)有利于促进国际石油市场的力量平衡,最终实现国际油价的稳定;3)与IOC在新老产业链上实现竞争与合作.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加强与NOC、IOC的互利合作,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大石油公司上中下游投资结构及特点近期业内专家通过分析研究以埃克森、英荷壳牌、BP、雪佛龙等为代表的9家国外大石油公司20世纪90年代上中下游的投资结构和影响原因,并对比分析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的投资结构及其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差异,提出国内石油公司优化调整投资结构的方向和目标。国外大石油公司上中下游的投资结构,是指国外综合性石油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在油气勘探开发(上游)、炼油与销售(中游)、化工及其他等(下游)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其比例关系。可以说,每一个大石油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效益水…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石油公司大幅削减物探投资,对石油物探行业形成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后,物探作业队伍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物探市场供给过剩,竞争激烈,物探公司经营困难;大量深海低端船只退出市场,海上物探船走向高端时代;多用户业务投资和收入大幅下降。物探行业的变化给中国石油物探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建议中国石油物探公司:1)加强成本管理。理顺流程,加大合力,发挥规模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加大资源、管理和技术的共享,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运作效率。2)重视对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大石油公司这两个客户群体的细致分析和研究。3)培育多用户项目运作能力。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公司的合作,逐步实现独立自主运作多用户项目。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将科技投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投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理顺物探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率。  相似文献   

17.
苏穗燕  张蕤  刘暄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88-93,128
2011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受此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油气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上游经营利润普遍大幅度增长,上游板块占经营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80%;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下降,但因炼化毛利上涨,下游利润大幅增长;上游生产成本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未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将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规模,并继续向上游倾斜;多渠道充实资源基础,积极发展非常规资源,继续扩大天然气业务;将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巩固竞争优势;同时,不断加强与资源国及新兴市场国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新疆石油化工行业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总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各类石化和化工产品产量增长,市场销售活跃,生产增势强劲,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石油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前期工作加快,产品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同时《2004~2010年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及落实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世界排名前四位的英荷壳牌集团、埃克森公司、莫比尔公司(美孚)、英国石油公司(BP)在石油勘探、炼油和石油化工三个领域中,上游石油勘探效益显泽,在该领域中的投资也最多;中游炼油领域效益较差,投资逐年减少;下游石油化工领域的效益较好,投资呈现增加趋势。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后,石油勘探部门的经济效益会有所提高,因此建议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石油勘探与开发,严格控制炼油能力的增长,发展油品深度加工,提高油品质量,并加强销售网络的建设;依托现有石化装置,扩大装置的规模,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遏制石化产品的进口。  相似文献   

20.
高油价背景下,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处于四大因素的博弈之中:一是行业依然处于经济景气态势,国内外消费需求保持旺盛;二是能源、资源性产品供应日趋紧张,由此带来生产成本上升压力;三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拉动下游产品生产价格攀升,同时也在考验着市场的承受能力;四是行业投资增长势头难以抑制,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将更趋严重,产业链的结构将面临调整。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2008年石油和化工各子行业将会作出怎样的应对、展现怎样的姿态?请看业界专家作出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