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2000年~ 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市场地位和税收规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地位与税收规避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相比于金融发展水平较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其市场地位与税收规避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税收规避的动机和能力均较高,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会加剧市场地位较高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因此,提高我国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降低企业进行税收规避的动机,达到规范我国财税体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的微观数据,以数字经济、金融发展为中介变量,研究开放经济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开放经济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金融发展和创新效率;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正向影响创新效率;数字经济与金融发展具有链式中介效应,即存在“开放经济-数字经济-金融发展-创新效率”的路径。因此应制定政策,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战略创业强调同步优势寻求与机会开发,是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提升科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模式。基于对珠三角地区308家中小型科创企业的问卷调查,系统探究管理者跨界能力影响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逻辑机制。研究表明: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组织学习在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对政策关注正向调节了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之间的关系;跨界努力对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正向调节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进而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于优化组织内外部资源、促进科创企业捕捉创新机会和构建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和配置方面存在相对弱势,尤其是传统金融排斥带来的融资约束不利于其持续成长。具有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数字金融则可以为新创企业提供更多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其成长。然而,现有文献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专门研究较为缺乏,更缺少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为新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提升其金融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从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以2012—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新创企业为样本的分析显示:(1)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融资约束的部分中介效应和“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并存在“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新创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新创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的传导路径;(2)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不显著,表明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数字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3)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受融资约束较强的非国有新创企业和更依赖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新创企业和非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反映出融资约束是新创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技术创新是新创企业提升成长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相比现有文献,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及其链式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拓展和深化了关于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存在“长尾效应”,有助于解决企业早期融资中的“最初一公里”堵点问题。因此,各地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化和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金融机构要关注各类企业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新创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会,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封闭式创新不能满足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的需求。因此,企业更加重视开放式创新。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Frontier4.1软件就开放式创新对我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SF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对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在1%水平上显著的正向作用,本土企业间研发合作对全国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在5%水平上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在1%水平上显著的正向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在5%水平上显著的正向作用,开放式创新三个细分维度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中西部地区本土企业RD活动以内部RD为主。  相似文献   

7.
借鉴Feder(1983)两部门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包含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全国样本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以各省银行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以投向非国有部门的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从三大地区估计结果来看,以各省贷款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投向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三大地区都是显著的,但显著性程度和大小从西部到东部依次增强,充分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基于2005至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分析,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特征;环境规制会抑制外商资本、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仅在全国和东部地区呈现“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异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演化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异质性衡量方法的比较,选择修正后的欧氏距离法对我国工业行业中企业的异质性加以测算。以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就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企业异质性对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异质性程度越高,产业创新能力越强;控制变量方面,研发投入和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比较显著,研发强度越大,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0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从工业行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促进了20个工业行业和13个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提高,并用垂直专业化的滞后变量验证了其结果的稳健性;从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看,垂直专业化也促进了劳动资源密集型、低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及其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各行业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和空间截面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环境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为显著的负效应;大学和创新企业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机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没有显著的贡献;创新企业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强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各市的科技创新对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市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科技创新空间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广西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已经具备发展的基础,创新人才资源出现快速集聚的趋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政策和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是也存在企业创新投资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程度低、工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端R&D人才匮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工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技术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等,为了加快工业创新发展,需要采取夯实创新基础、突破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实施创新工程、深化合作交流、优化创新布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以281家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的技术型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能力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一水平,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开始下降;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对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有助于强化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结果还表明技术能力和创业者创业能力水平是影响新创企业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以281家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的技术型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能力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一水平,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开始下降;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对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有助于强化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结果还表明技术能力和创业者创业能力水平是影响新创企业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银行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作是破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市场化运行状况、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工具特点及创新过程中对金融的有效选择等方面,特别研究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提出利用银行信贷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和途径,即建立创新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机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等。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能够带来许多积极效应。但财务管理创新应当遵循一定原则。国有企业更应当研究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更有效果。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分析,认为财务管理创新离不开财务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是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虽然四川省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预警信息系统覆盖不全面、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发布机制不完善、群众防范意识低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四川省需要不断加强健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探索突破“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发布技术,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是提升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基石,加强四川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能为创新创业实践培植最深厚的土壤,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争创西部创新中心、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从理论上探讨影响创新生态环境的要素构成,从实践上剖析四川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与问题,从对策上思考优化四川创新生态环境的对策与路径。结果/结论四川已经具备健全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政府应该主导并加强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需求导向、聚焦主体、遵循规律、全面深改”的原则,通过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科研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基础环境、人文环境及开放环境,加快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