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条件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让步是债务重组的重要特征,但就其形式来看,有偿债期限、方式、金额等多种让步形式。从《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其指南的规定来看,企业债务重组包括四种方式:(1)以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化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显然前三种是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方式,第四种则是组合方式。一、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即债务人以支付现金或转让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  相似文献   

2.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债务重组:1.以低于债务吁长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3.债务转为资本。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相似文献   

3.
陈日强 《会计师》2011,(5):26-27
<正>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及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以减少债务本金、减低利率、减少或免除债务利息等方式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中对债务重组的界定,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根据《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3]6号)文件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债权人对债务人让步,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包括国  相似文献   

5.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相对于其它债务重组方式,当债务重组采用组合方式时,债务人、债权人双方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要复杂一些,既需要综合考虑《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新准则下不同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不同及纳(一)从债务人角度看,不同方式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不同及纳税调整 1.以资产清偿债务 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偿还.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第三条规定,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本文主要探讨以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而旧准则的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权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所得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券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及对纳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原准则在账务处理方面作了实质性修改,即债务人不再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而直接确诊为资本公积。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这种会计处理,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避免关联方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交易操纵利润,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但是,对债务人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债务处理方式,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面最得一定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客观存在的。债务重组收益是由于债务人清偿债务付出的代价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按现行税法规定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直接全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不符合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毛鑫 《税收征纳》2011,(3):34-36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修改的有关事项的处理。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五种:一是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了五种重组方式,其中之一就有“混合重组方式”。为了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发布了第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对这五种方式的债务重组在所得税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上海会计》2001,(1):22-23
一、实施《债务重组准则》的几个技术问题(一)准则的适用范围。《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准则在指南部分对债务重组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说明:(1)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经营下去;(2)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3)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与不属于该准则规范范围的债务重组进行区分。平时探讨的债务重组一般是泛指改变债务人的债…  相似文献   

14.
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来清偿债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在债务转换为资本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面值的总额作为股本或实收资本;按应付债务的面值与股份面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而债权人应当按照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要转贫脱困,而此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适时发挥了救助金融的作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盘活了资产。现有的研究较少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视角来分析债务重组的运作,本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债务重组业务的具体操作。一、债务重组的概念与主要方式(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国际上对债务重组的定义可分为两种:广义定义——凡是涉及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都视为债务重组,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狭义定义——只有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且债权人做出让步才视为债务重组,以美国为代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1998年定义为:"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按照法院的裁定或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而做出的让步事项",2001年修订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又回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只有债权人做出让步的事项才属于债务重组的范畴,发生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差额部分计入重组收益;作为债权人是一项资产的增加而另一项资产的减少,差额部分属于重组损失。因此,合理确认和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是债务重组会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这里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资产等。这种方式可以分为以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两种情况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债务重组是这样定义的 :“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通常有 :资产清偿、债务转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及组合方式等四种。在协议实施过程中 ,通常会遇到对企业资产或股权公允价值的评估、企业前景的预测、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的确认等问题。由于债权人、债务人及第三方(国家或一些小股东)所处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 ,导致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信息质量也不一致。债务人企业作为信息的掌握者…  相似文献   

19.
一、准则变化(一)定义方面。新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方面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变化: 1.债务重组本身定义的变化。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比较而言,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准则所规定的债务重组的范围和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20.
《财税与会计》2001,(4):24-25
1998年,财务部曾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该准则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交易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生一些问题。比如,该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这种情况,财政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作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仍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称“修订后的准则”)。修订后的准则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不仅包括原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交易,还将那些根据原准则判断债务人未作出让步,从而未在原准则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也涵括了。如此,债务重组准则不再引用“让步”的概念,而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俪熏重组准则修订前后在概念和会计政策规定方面的比较,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