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文章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1997-2009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用面板计量方法考察了装备制造业规模和交易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但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没有促进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相反,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相似文献   

2.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调节变量模型,以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作用是部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制造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制造业行业,越有可能通过流通服务业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自身效率。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和制造业可得性、劳动成本、知识密集度、交易成本、城市水平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并利用城市截面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的影响较大;城市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存在差异。此外,城市发展水平是通过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可得性,进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分布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陈娜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3,4(5):35-45
本文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和制造业可得性、劳动成本、知识密集度、交易成本、城市水平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并利用城市截面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的影响较大;城市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存在差异。此外,城市发展水平是通过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可得性,进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分布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邵晖 《发展研究》2011,(4):16-20
制造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的最大动力因素是制造业内部的分工演进。产业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日益复杂,一方面对服务活动尤其是生产者服务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原来属于制造业内部的服务活动为追求专业化经济而日益被分化出来,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促进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活动外部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如果专业化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大于服务活动外部化带来的交易成本,则企业有将其服务活动进行外部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一、信用制度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于促进社会分工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与一般的制造业不同,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通过节约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影响着企业边界的变动。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往往集中体现于外包行为。笔者首先通过选取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和行业作为样本,针对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相关行业的外包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企业边界逐渐扩大;技术进步与外包行为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这一现实出发,结合当前正在重点推进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重关注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本文以大数据发展反映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结合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十三五”期间的政策支持改善了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而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和数据法治建设更完善的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智能化程度较高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地,大数据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机制实现的;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等要素细分市场发展,增强了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本文验证了大数据发展水平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木西  崔纯 《当代经济研究》2013,(12):28-34,93,2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罗默(1990)"内生技术变动"模型进行拓展分析可知,在均衡状态下作为中间投入部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收益递增,能够使得最终生产部门的装备制造业也呈现出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分工承接装备制造业的外包,可以降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和其他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其生产效率。然而,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所起的作用较小。因此,我国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团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具有企业性与市场性双重属性,其边界是由企业集团内的组织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与市场交易成本共同决定的。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应考虑对集团内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变化量之和的影响,如果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张能够导致集团内组织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降低,则规模扩张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的研究视角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马歇尔外部性理论框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实证结果则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资本结构随着产业集聚的提高而下降,支持了啄食理论。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效应较弱,产业集聚对债务融资的正向作用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各项主要成本迅速上升,较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形成较大制约。具体看,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仍会缓慢增加、资源要素成本下降空间较小、融资成本尚有明显下降空间、制造业税负总水平可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物流管理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较大空间。综合分析,降低税费成本的关键是降低主流税率、破解融资成本高企的关键是畅通融资渠道、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是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缓解要素成本压力的关键是提高要素产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是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14.
产权能否降低交易成本与产权可分性下的不同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的适应性水平密切相关。以此为基本思路,本文以产权的可分性为切入点,对产权结构和制度环境进行了类型划分,并深入探究了产权结构、制度环境、交易成本间适应性下运行的一般机理。由此说明,产权结构、制度环境的优化均可降低交易成本,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的匹配度越高,交易成本降低越多。政府失灵型等六种产权结构类型与负国家环境水平指数型等六种制度环境类型的具体匹配,可以更好地探究出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深度匹配降低交易成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其他产业的生产率。越来越多的服务产品已经作为现代制造业生产的中问投入要素,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高效率的服务,进一步助推了工业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一个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6.
魏亚平 《现代财经》2000,20(4):40-43
企业重组是对所掌握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其良好的整合和动作,可以减少社会经济运行成本,但重组过程本身所发生的交易成本又会对重组效益产生一定的抵减。本文对企业重组与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组中交易成本的状态及其具体内容,探讨了对重组交易成本进行会计计量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对其施加控制、调节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薛靖 《技术经济》2006,25(2):69-71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特性以及互联网营销中交易成本内涵的分析,总结出实时性、互动性、跨域性、连结性、认证性和个性化等六种互联网特性与搜寻成本、议价成本、缔约成本、执行成本与监督成本等五种交易成本,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从理论上帮助企业理解互联网特性对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益处,有助于推动企业应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在针对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这一改革方案,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电力工业改革前后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进行数学刻画,并对这两种成本进行定量比较后,我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电力工业内部交易成本要大于市场交易成本。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得出结论:我国电力工业进行“厂网分开”改革,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3)
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出发,分析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为水利水电成本管理中交易成本理论的应用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资产剥离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原理引入资产剥离方式选择的研究,从交易成本的视角探索企业管理者如何在不同的资产剥离方式之间选择。以2002—2008年沪市制造类上市公司173起资产剥离事件为样本,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交易成本对资产剥离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易成本与资产剥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在做出剥离的决策后,企业通常选用分拆的方式来重组资产专用性较高的资产,而外部不确定性比较低时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售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