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吴国江 《经济师》1995,(3):14-15
<正>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三大“误区”第一、理论上.为什么要把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前后说法不一.倡导之初,主要是说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职工缺乏主人翁感,影响积极性,以致经营不善,效益不佳.因此需要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产权明晰化.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权责独立的微观经济主体.按此说,需要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的首先应该是那些经营效益差的国有国营企业,吸收职工参股,社会参股,让它们通过股份制改造以取得起死回生的效果与经验,然后逐步全面推广.可是,现实中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转换经营机制,搞活企业,而是为了集资和能使股票上市的需要,不是对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是对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于是一下子出现了许多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冒牌公司,所有这些都与党中央决定的“实行公司制不是简单更换名称,也不是单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着重于转换机制”的精神不相符的.这就扰乱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正常进行.并人为地掺进了一些随机性和虚假性.  相似文献   

2.
席春迎 《经济论坛》1995,(16):19-20
改革国有企业,启动制度资源,是我国改革的主旋律。但是,改革国有企业不是否认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启动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我认为,中国在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至少存在着以下几个认识方面的误区,不纠正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会使改革走向另一个极端。 误区之一:片面强调政企分开,忽视了国有企业的本质。中国的改革是在80%以上的企业归政府所有并管  相似文献   

3.
<正>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试点企业能够试办成功,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的具体运作,谈谈个人几点粗浅认识。 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条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尽快地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由于我们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且沿袭了多年,企业对政府及主管部门依赖性极强,成为政府部门的“附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看,其基本思路是:逐步弱化行政管理,加强市场机制作用。国家最初采取了“放权让利”的改革,由于国家仍承担着企业的一切风险,企业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于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国家试图通过股份制改造打破上述局限性,重组产权关系。但目前股份制采取的“国有资金普通股权”仍无法解决所有制平均化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以往国有资金改革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国有资金优先股权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孙加秀 《经济论坛》2003,(20):11-12
国有资本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各界人士探讨的主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采取“两权分离”、“承包制”、“债转股”等一系列措施,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国有资产回收率。但是,就目前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而言,国有企业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在资本使用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占了41%,是最多的,但在资本收益率上,国有企业却较低,为4.9%,乡镇集体企业最高,为18.49%。“中国的资本应该…  相似文献   

6.
有论者认为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关键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要求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并积极推进上市。本文指出四大国有银行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支柱型大型企业 ,其优势就在于“国家信用”,放弃国有性质只会使国有银行丧失竞争力。现阶段应坚持其国有性质 ,同时也不宜急于进行股份制改革及上市。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处于困难之中,急需改革。股份制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资本组织形式,在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解决企业体制和机制方面较其它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通过股份制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一、推行股份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二、澄清股份制的认识误区;三、立足实际,使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逐步纳入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三十年来我们围绕着所有制改革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理论探索,而最终我们选择了股份制作为中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践证明股份制极大地改善了国有企业的效率,有效地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股份制的观点出发来重新审视中国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革,说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合理性以及股份制对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采取因企制宜的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实行股份经营 长期以来,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是纯粹的国有国营;国家对企业债务承担了无限责任,造成权责不明,政企不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从1994年开始,我们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5家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有福临、泰丰、天鹤、天勤4家企业。 1997年,又组建了湖北金天贸工农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这些股份制企业抓住时机,大力推进资本营运。如金天公司联…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任务。这方面至少有五个重要课题: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行股份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旨在积极吸收非国有制投资主体参加国企改革,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为,与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所进行的投资办企业有着质的区别。因而,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就涉及到一些财务会计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关于会计处理的依据与会计处理日期确实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必须由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以国资部门确认的净资产价作为国有资产折股和确定股权比例的依据。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须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据报告。可见,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在会计处理上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依据确认的评估结果对原国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有资产从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是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随着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关系,由原来的“分级管理权”变为了现在的“分级产权”,地方政府主要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中小型企业行使产权,其“退出”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认识误区乔志刚先生在《刍议消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认识误区》解析了4种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次提出。误区一,认为股份制改革就是为了在社会上筹集资金。持有此观点的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不高,不良资产包袱重等问题,搞了股份制就是去市场上找钱,这是很肤浅的观点。众所周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几十万亿的人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举 《经济师》2000,(4):67-6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到存量调整的关键阶段 ,大量的国有存量资产需进行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 ,我国“入世”步伐加快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需要组建。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并购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人们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缺乏了解 ,盲目陷入了并购是“低成本扩张”、“一并则灵”等误区 ,文章拟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来帮助人们提高对企业并购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巨荣良 《经济问题》1993,(10):12-13
一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是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它的目标有三: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问题;协调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解决结构失衡和优化组合问题。第一个目标只是浅层次的,后两个目标才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的真正目的。然而,一些地区和企业在进行股份制试点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偏差,致使股份制改革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之一: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脱离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等于实现了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套用级别,人治现象日趋严重。原有的"婆婆"放了权,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一跃成为"老板加婆婆"。误区之二: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定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析(一)国有企业进行股份改组,只求换牌筹资,不求改制我国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既有与其它国家上市公司一样的筹集资金目的,也有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奠定基础的特殊目的。两者比较,转换经营机制意义更为深远,也是更为重要的目的。然而,从近几年的实践看,不少企业搞所谓"股份制改组",其真正目的并非是为了重塑企业机制",而是为了集资,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形成了换牌不改制的局面。(二)国有企业股份占比例过大,难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人事任免中普遍存在着政府行为目前,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我们可以看到80%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中国有股占80%,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我们知道国有大中型企业试点单位的资产,都在几十亿到数百亿之间,按我国股份公司设立的规定,募集的大众股本上限不能超过总股份的20%。自1994年《公司法》出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其公有企业(即国有企业)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实施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效益大为改善。改革前的日本公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政企不分,资产负债率过高,人事负担过重及缺乏效率等,与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状况相类似。因此,研制剖析日本公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经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无启示。一、日本公有企业的形态日本公有企业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拥有全部或一部分资本的企业。其形态一般包括以下三种:①官厅企业(deghentalundertaking):隶属于中央政府官厅或地方政府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不能“只卖不买”。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致力于推售其中小企业之际,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并购的资本营运方面有所作为。与此同时,为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并购的筹融资问题,从根本上克服和消除国企改革的“退出”与“进入”障碍,作为政府则有必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基金;(2)为优势企业发行专项债券担保;(3)减轻优势国有企业税负,进行新税制改革试点;(4)培育、发展新的企业并购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作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