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40):112-113
<正>那天,当父亲到我工作的地方看我时,我便将我心里堵着的那股长久无法发泄的悲伤说了出来。早晨听班长说试卷费只差小麦没交上,我想起昨天中午他爸来学校看他的事:昨天就在我手棒教科书匆匆赶往教室的时候,我被一位老人叫住了。他告诉我,他是小麦的父亲。他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零钱并请我转交给小麦。还记得当时他父亲说卷纸费也在其中,可是他怎么就没能按时交呢?"老师,他家可穷呢……"有同学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市场已经布满石头。街面就那么大——商家必争的寸土寸金之地再也搁不下多余的要求分一杯羹的手;消费就那么多——所有的份额早已被安营扎寨的正规军和东奔西走的游击队们剖 而瓜分。后来者看石头,怯懦者只能“一片降幡出石头”,而大智大勇者偏说:你是石头我是沙。  相似文献   

3.
一盆洗脚水     
一对年轻夫妻因为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前一天晚上,丈夫回到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说离婚已成定局。睡觉的时间到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拦住,说:“等一下,我试试水温!”接着,父亲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感觉温度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放进水里。儿子突然想起,自打懂事起,他就发现每次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让母亲先洗。父亲的体贴和谦让使他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更未闹过…  相似文献   

4.
视窗·趣事     
《发展》2014,(2)
正只剩一个石头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相似文献   

5.
姜末  王华 《东北之窗》2011,(Z2):102-102
王健林真的要回到足球圈?就像1997年"王健林真的要退出足球圈?"一样受人关注。在写这篇东西之前,我给万达新闻发言人石雪清打电话求证,石头(圈里一直这样称呼石雪清)问我消息来源,我说现在是网络世界,地球人都知道了。石头说这几天没上网。我不信,地球人都在关注,当事人能无动于衷?石头说关于王健林董事长参加足球工作座谈会的情况,万达官网上有报道,他能说的也就是官网上说的,对目前关于王健林出山的坊间传闻,他不做任何否定,也不做任何肯定的答复。会说不如会听,至少有不否定一说。王健林退出足球圈十多年了,恰恰这十多年是中国足球最乌烟瘴气的时段,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听他谈论过足球,以前也试图通过石雪清约请王健林谈谈足球,石头说,王老板  相似文献   

6.
表象和真相     
《列子·黄帝》上说,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都会下来跟他一起游玩,在他手中吃食。一天.他父亲对他说:“我听说鸥鸟都同你玩耍,你就抓来给我玩玩儿吧。”于是他就存了捉鸟的“机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了。  相似文献   

7.
责任心     
《民营视界》2006,(3):34-34
也许你也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  相似文献   

8.
<正>王善芳是个能人。他能在一堆普通的石头里发现璞石,切开以后经过打磨获得宝石,这足以证明他有一双慧眼。这也正如三字经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晚年的王善芳爱上了石头,并且爱的有些疯狂。在他的奇石美术品研会馆里,我欣赏到他收藏的各种造型色彩不一的石头,不应简单说成是石头,而应说是璞石。老王视为宝石的大多是玉或玛瑙,每块石头来历他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看似普通的石头得来往往  相似文献   

9.
1979年春天,我看见朔县卡子町公社夏关城大队袁德,在自己家承包的田地里耕地时碰到一块石头,把犁铧的尖打掉了。他说,学大寨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早就扛上犁走了。但现在是自己承包的地,就得刨出这个石头。他在刨石头时,竟然从四周刨出7个铧尖,说明过去耕地时始终没有人去触动它。  相似文献   

10.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手术台上终结生命。”一位曾经跟随吴孟超实习过的医学院研究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吴老写字时手很抖,但一到手术台跟前一点也不抖了,用刀精确无比,非常神奇。我除了敬佩与感动,还有就是萌发了做一名像吴老这样医生的理想。”吴孟超的手确实有些神奇。他的手长14厘米,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像鹰爪,是一辈子用力捏手术钳所致。谈到他的手,他说小时候帮父亲割橡胶的经历为他练就了一双灵活的手。几十年来,吴孟超做了1万多例肝脏外科手术,成功率高达98.5%。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使肝癌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11.
小妹     
晨疆 《西部人》2004,(11):26
那时候家里很穷。开学几天了,小妹的学费还没缴,小妹又哭又闹。父亲说过几天,让他想想办法。小妹等了几天,父亲还是没有筹到钱。小妹气得双脚一跺,书包往地上一摔,说“我不念了,我已经站在教室门外多少天了!”这样,小妹就只上了三年学。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印有“喜报”二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飞到我家,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拆开信封前后的表情变化,激动的神情渐被凝重的忧虑所取代。父亲那双粗糙且微微颤抖的手告诉我他已老了,我还有个弟弟正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负担把父亲的腰压弯了。尽管我的学费一年才1550 元,可是对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Z1):138-138
迟尚斌的老父亲87岁病逝。很多人不知道,九年前,他曾"被逝世"一次……2009年12月13日,迟尚斌的老父亲走了。87岁。高寿。当天下午,迟大哥打电话告诉了我。然后说:"我把老父亲经历跟你说说,你给老父亲写个悼词吧!"当时我正在参加一个读者俱乐部的迎新联欢会。于是,我开了小差,找了间空房子,听他说他的老父亲,我记录。回到会场,正是《爱的箴言》——"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孤独留给我自己……"生命代谢,老去新来,大抵都是这样。我不由得想起我英年早逝的父亲。刚刚走进春天,他就永远地走了,走进那个永远的孤独世界。  相似文献   

14.
李玉秋 《东北之窗》2014,(17):104-104
正父亲是老家农村画匠,给农村成亲小青年画炕柜。父亲尽管不能和现在的画家相提并论,可大家认准父亲画的山水不一样,每一幅都是独特的风景。父亲画的风景是在他心里的,父亲没有见过大海和海鸥,父亲画的山水里却有海鸥,父亲说这就是山水意境。有了"山水意境",父亲心里的山水似乎永远也画不完。我从小就喜欢看父亲画画,那时就坚信父亲画的山水在某一处一定存在,并怀想能有一天走出老家那一方平原,去寻找父亲画了一辈子的  相似文献   

15.
一名电脑推销商正在费尽口舌企图说服一个男人购买他的电脑: “我卖的这款电脑是目前最先进的,能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那好,”那个男人不耐烦的说,“问它知不知道我的父亲在哪儿?”推销商将问题输入电脑,数秒后电脑显示如下信息:“他目前正在苏格兰钓鱼。”“搞错了吧,”那个男人说,“我父亲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推销商耸耸肩:“没错,你母亲的丈夫是在三年前去世的,但是你的亲生父亲此刻确实正在苏格兰钓鱼。”  相似文献   

16.
法官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一些钱.他说那个农夫曾向他借了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你父亲欠我的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  相似文献   

17.
守望故乡     
我的父亲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除了专业之外,最大的特长是下围棋,他是故乡的小城里鲜有的六段棋手。父亲很少与人交往,他的一生就像他的棋艺一样寂寞。当他在周围实在找不到对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下棋,有时是右手战胜了左手,又有时是左手赢了右手。我从小听惯了父亲在棋盘上落子的声音,那种声音就像珠落玉盘,令我一生怀念。当父亲的两只手难分胜负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棋一拂。其实人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父亲是一位日本的遗华孤儿,我们的老家原是日本长崎,祖父是一个老实得像一块礁石的渔民。爷爷、奶奶、伯父和姑姑…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花季女孩眼中的父亲是伟人,家庭是甜美的暖巢。真的是这样!我的家庭与众不同。因为,一家411人中,有两人是残疾人!我的父亲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一名盲人,9岁就失明的盲人!  相似文献   

19.
河越睛浩是个好运气的人。他在2011年盛和塾世界大会上一登台,就把一种阳光的喜气带了进来。1987年,父亲让他回自己家的公司时,他提出一个条件:从第一天起就必须是总经理。日本人通常需要从基层打磨,河越睛浩免去了那一番历练。他逢人就说“我运气好”。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厦门光亮骨科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医术是金,医德无价",这是厦门光亮骨科医院的办院宗旨,更是郑光亮毕生的追求!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岁时,郑光亮的父亲就因病去世,13岁时,一手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也因病离世,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病魔的残酷。此后,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搜集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来看。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亲人们接连因为疾病去世,如果自己学会了看病,也许父亲和奶奶就不会早早地离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