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通过梳理国内外土地供应与房价关系的相关文献,选取芜湖市2012—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皮尔森系数分析了一级土地市场政府垄断下的土地供应方式、土地供应结构、土地供应数量、土地供应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土地供应方式与房价无关,土地供应结构与房价低度负相关,住宅用地供应比例越高,则房价越低。②土地供应量对房价影响效果显著,土地出让价格与房价波动的关系极为密切。③决定房价均衡的根本因素是房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一级土地市场垄断情形下,地方政府倾向于以饥饿方式供应土地,即减少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供应价格;同时,房地产商为了高利润而囤地,对拉动地价也有重要影响。为此,需完善土地供应政策,优化用地供应结构,降低房价上涨的预期,打击以资囤地、闲置土地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实质上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并且政府是我国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唯一供给主体,因此如何推进城市土地市场化的下一步改革,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政府的行为规范尤其关键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我国土地市场与政府行为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试图对今后土地市场的改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山 《中国物价》2023,(4):104-106+120
基于我国2007-2019年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将土地等级这一被长期忽略的因素引入到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研究之中。在测算我国280个地级市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数据,利用SAR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引资质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在制定土地出让策略时存在“左顾右盼”的行为,工业用地市场化的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集聚效应;(2)地方政府的引资质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水平间存在倒“U”型关系;(3)分区回归结果显示,引资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分区异质性,中部地区发展趋势更为平稳,西部地区引资质量与市场化水平间呈现负向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政策的经济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 《财贸经济》2007,(6):91-97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频频出重拳,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并根据中国的特点,正式将土地供应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中。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和全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经过十余年的城市(镇)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是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2)哪些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有影响?它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呈现什么样的形式?(3)我国现行的土地供应参与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是否有效?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随着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土地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土地供给政策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在我国特有的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制度框架下,土地供应确实能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参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2)我国的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供应量和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方政府竞争多以税收竞争和公共支出竞争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则关注了我国特有的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基于我国29省市区200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土地优惠政策竞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就全国范围看,地方政府已就土地优惠政策展开了积极竞争,并且经济水平相近地区要比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竞争效应更为显著。而从分地区来看,观测期内只有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土地优惠政策的竞争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并没有采取与西部地区一致的土地优惠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玲 《财贸经济》2005,(11):64-68
土地市场化配置对于合理利用稀缺的土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希望通过从上到下强制性制度变迁行动,达到土地市场化的目标;而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和"财政分权"等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自身效用函数的政治经济组织;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也不再是政府部门可以任意支配的机构,随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的实行而成长为市场体制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中央政府的供给型制度创新行动并不必然转变成地方政府,特别是土地占有者的自觉行为.于是,在政策传递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土地实际占有者之间的博弈便产生了.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土地实际占有者三方博弈的过程、结果及其对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影响,阐明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迟缓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土地资源属性和制度决定,国有土地供应出让中形成了受到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上级政府管制,由数百个城市寡头厂商组成的土地一级供应市场,并产生了诸多策略行为和机会主义做法。运用2003~2008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城市政府围绕土地供应指标的策略互动影响及其与土地供应出让纯收益的数量关系,应据此构造目标供应量、实际收益和惩罚三者相结合的胡萝卜加大棒式重复博弈策略选择空间,以形成激励、约束地方政府改善土地供应的财政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2):81-82
工业用地"招拍挂"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落实保增长、扩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克服工业用地"招拍挂"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必须因势利导地采取积极对策,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工业用地由"供给服从需求"向"供给引导需求"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土地管制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宏观数据,检验土地供给是否对住房价格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与时间路径;利用杭州286宗住宅用地微观数据,量化微观管制政策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方向与程度。我们发现土地供给对住房供给在长期内(1~2年)有显著影响,短期内(1年以内)没有影响;而土地供给对住房价格在长期与短期内都有影响,如通过改变预期影响当年住房价格,通过控制住房供给影响滞后1年的住房价格等。土地出让约束条款能够显著影响土地的出让价格,容积率每增加1%,会引起土地价格上升0.777%,出让地块面积增加1%会导致单位出让价格下降0.108%。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住房市场与价格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但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往往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反映了官员的行为驱动机制。本文基于2006—2015年我国289个地级市约34万宗工业用地出让的微观数据,按是否低于政策规定的最低出让价为标准,将工业用地出让划分为以地引资性质出让和正常出让两类。文章借助经济刺激政策的外生冲击,考察了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策略,并探讨了官员特征对出让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会显著减少地方政府以地引资性质的工业用地出让。而当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尽管财政压力增大,但由于体制外融资渠道增多,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以地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弱,导致地方以地引资的出让面积显著增加。从官员的晋升激励来看,在刺激政策实施后,任期更长的官员更倾向于增加以地引资的工业用地出让。因此,应合理安排中央与地方的财力与事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式,同时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干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模型及中国数据检验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况伟大 《财贸经济》2005,(11):56-63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线形城市的住房市场和土地市场模型,分别就Cournot空间竞争和规制情形,探讨了房价和地价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规制情形下的房价和地价高于无规制情形下的房价和地价;在供大于求时,房价与地价成线性负相关关系;在供小于求时,房价与地价成线性正相关关系;房价与地价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短期内房价和地价相互影响,长期内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因.因此,要将房价降下来,短期内,一方面应增加土地供给,另一方面应控制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在长期,主要应抑制地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经济适用房、土地价格与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土地出让价格、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住宅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土地出让价格和经济适用房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力度存在区域性差异;(2)短期内,经济适用房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其供给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趋势;长期内,经济适用房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其供给会起到推高房价的作用;(3)土地价格对住宅价格的长、短期影响效应均为正,但影响力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固定效应变异系数模型,利用2002~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地区层面上,东中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加大会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升,而西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增加能够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2)时间维度上,短期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反向响应,其供给增加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其供给增加反而促进了商品房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曹飞 《商业研究》2013,(1):211-21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乱象和长期高速持续的房价上涨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短期着重于抑制投机需求,中长期的政策则应逐渐减缓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垄断力量,消除产业链上下游双轨制,从根本上改善商品住房供需失衡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严晨 《对外经贸》2021,(4):67-69
从2003年以来,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一直在快速上涨。近几年,中央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以控制我国房价直线上涨的情况。2011年1月,房产税试点改革政策首次在上海市和重庆市颁布,在试点城市采取调整税收的方式控制房价。基于2011—2017年上海市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与地方财政房产税的数据,设定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征收房产税对城市房价的影响,提出了应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设置科学的房产税税率、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购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产业组织结构是跨国公司、中国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的初始条件,也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引用多个产业跨国公司进入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表明中国的市场集中度将向着国际化产业集中度的方向收敛,并以市场集中度提高为主;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竞争的气氛将更加浓厚;产业效率将得到提高,但国内产业可能受到压制。本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还需本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80-2009年23个OECD国家的住房市场数据,考察了住房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房产税对房价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过去30年23个OECD国家房产税率的均值为2.61%。这表明,尽管房产税能有效降低房价,但地方政府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提高房产税率来实现。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具有局限性。第二,预期比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更大。因此,改变房价增长预期、抑制投机的政策比房产税更有效。第三,长期利率的回归系数不仅小于房产税,而且符号为正。因此,房产税政策比利率政策更有效。第四,房价主要是由收入和人口决定的,房价仍未脱离基本经济面。因此,收入和人口的变动可以预测房价的长期变动。最后,住房建造成本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房价并非主要由成本决定,降低住房建造成本并不能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20.
跨境电商以及配套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致使平行进口对部分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建立三种市场权力模式下跨国制造商与本地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本文对比分析有无灰色市场的不同模式供应链参与者的定价及利润,探析平行进口对低支付意愿市场的跨国制造商与本地制造商之间寡头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支付意愿比值低于某一阈值时不会出现平行进口,市场权力模式和灰色市场的存在能影响跨国供应链参与者的收益多寡及定价策略;灰色市场有益于本地制造商和平行进口商,市场处于单一制造商主导模式有助于减少跨国制造商损失、增加本地制造商收益及缩减平行进口商的利润,在制造商共同主导模式下存在一个市场支付意愿比值区间,致使跨国制造商收益增加;平行进口促进还是抑制寡头供应链的价格竞争,取决于市场权力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