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小叶 《科技和产业》2010,10(9):103-105,115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派现与上市公司三种不同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派现能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成本,正常现金股利发放只是大股东获取公共收益的一种手段,不能缓解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大股东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本文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股利政策角度考察了管理层薪酬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投资支出;同时,管理层薪酬能够促使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回给股东。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提高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现金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军山 《科学决策》2009,(10):63-6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媛 《科学决策》2013,(5):15-32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管理者通常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做出行为的选择。文章认为这种管理者自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和侵占行为两种,并且影响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形成。4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4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自利行为程度和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倒"U"型,管理者的防御行为仅体现在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较高的少数样本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债权人对风险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价值取向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阎大颖 《南开经济研究》2004,6(6):94-100,105
传统的客户效应、信号传递效应和管理层代理成本等股利理论均不能充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的“派现热”派现行为。本文对1999年~2002年我国A股一般行业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倾向与公司股权结构的流通性和集中度具有显著的内在联系,非流通控股股东以现金股利进行“圈钱”是造成上市公司热衷派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研究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金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派现与上市公司三种不同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派现能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成本;派现与国有股、法人股比例成二次非线性关系;正常现金股利发放只是大股东获取公共收益的一种手段,不能缓解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大股东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转化。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经营性负债对代理成本和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性负债能够有效抑制经理人对股东的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来源的经营性负债和内部来源的经营性负债在抑制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论丰富了债权人治理的相关理论,并对现实中企业债务结构安排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财务决策。而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有许多,国内现有文献一般是采用多元统计回归建模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方法寻找股利分配的原因,这是文章的创新点。从决策树来看,现金股利分配不仅受股本结构、公司规模、当年可分配利润、成长机会及经营风险等客观财务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控股股东性质存在显著的影响,且国家控股股东分配倾向低于民营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2.
Dividends are a key mechanism for shareholders to discipline managers and mitigate agency conflicts.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e volatility of tax payments is associated with dividend payout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firms with more volatile tax payments are less likely to pay dividends overall and their dividends are lower in magnitude when doing so. These effects ar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and incremental to a firm's operating risk. The link between volatile tax payments and the likelihood of dividend payouts is weaker for firms that distribute dividends to alleviate agency conflicts. Similarly, the link between volatile tax payments and the amount of dividend payouts is weaker for firms that hold more cash for tax reason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olatile tax payment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dividend payouts.  相似文献   

13.
钟凯  梁鹏  彭雯 《科学决策》2021,(8):38-54
研究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系统探讨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降低.深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影响主要通过现金股利渠道发挥作用,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企业持有的现金更多用于支持现金股利分配,籍此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与代理成本等潜在干扰因素的影响,并且结合产权性质差异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非国有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一方面基于不确定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现金管理策略提出了新解释——现金股利渠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策略;另一方面也说明货币政策频繁调整所导致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很可能是加剧实体经济经营风险的宏观诱因.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d how shareholder‐level taxes affect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ERCs). Our tes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tax rate on dividends increases, ERCs decrease for firms with high levels of dividend yield and whose marginal investor is likely to be an individual. For firms with high levels of share repurchase yield and whose marginal investor is likely to be an individual, an increase in dividend tax rate has no discernible effect on ERC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the tax penalty on dividends, relative to capital gains, reduces the earnings‐return relation.  相似文献   

15.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dividends are very sticky, Daniel, Denis, and Naveen ( 2008 ) report evidence that firms manage earnings upward when pre‐managed earnings are expected to fall short of dividend payments. However, we find that this evidence is not robust when controlling for firms' tendency to manage earnings upward to avoid reporting earnings declines; only firms with high leverage exhibit a statistically weak tendency to manage earnings to close deficits of pre‐managed earnings relative to dividends. We further report that the decision to cut dividends depends on whether reported earnings fall short of past dividends, but no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hat eliminates a shortfall in pre‐managed earnings relative to dividend payments. Overall, ou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irms that face dividend constraints are more likely to cut dividends than to manage earnings to avoid dividend cuts.  相似文献   

16.
王德建  冯兰时 《南方经济》2021,40(3):89-105
文章选取2008-2017年沪深A股3449上市公司的23193个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分红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高管无学术经历的企业,有学术经历高管企业的分红水平显著更高。高管的学术经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不是缓解过度投资的路径显著提高企业分红水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引入外部治理与企业产权性质影响因素,发现外部治理较弱、非国有企业的情况下,高管的学术经历对企业分红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回归等检验结果依然稳健。研究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与企业分红相关性的文献,发现了中国情境下影响企业分红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