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瞄准与偏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在江西省16个试点村推行了NGO(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合作的村级扶贫规划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个试点村的调研,从识别贫困户、项目的选择、监测与评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贫困瞄准与偏离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是导致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的根本原因。而探索有效的参与式方法、制定补偿性原则的有效机制、进行贫困户的能力建设、限制村委会力量的参与、加强NGO与政府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提高贫困瞄准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SST指数的中国农村教育贫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的森指数即SST指数在衡量贫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用SST指数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综合程度,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贫困程度、广度、深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分布不均则呈上升趋势,而西部则成为教育最贫困的地区,并在分析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和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村级扶贫规划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与式村级扶贫规划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成为我国新世纪扶贫工作重点之一的整村推进工作的工作方式,在我国的扶贫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将详细介绍参与式扶贫规划系统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提高贫困人口瞄准和识别的准确度是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从多个角度进行多维贫困的精准度量与分析成为国内外扶贫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以Sen的能力方法理论为基础,以Alkire和Foster的多维贫困指数(MPI)测算指标体系为参考,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了生活水平维度贫困指标体系,利用武陵片北部11个县的贫困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基于"A-F"双临界值法的县级贫困人口量算,并通过"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进行了空间分异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水平维度中通电与资产指标对研究区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影响最小,燃料类型指标影响最大;11个县贫困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巴东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建始县来凤县恩施市鹤峰县利川市丰都县咸丰县黔江区;依据房屋结构、燃料类型、饮水情况3个指标可将11个县分为甲乙丙3种类型,不同类型县的主要致贫因素不同,当地政府应根据各县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旅游扶贫已成为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探讨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方法]在识别鲁南贫困区域并测度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构建贫困指数识别该区域的贫困状况;运用离差最大化决策法对鲁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比较排序,并分析鲁南不同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IPA方法分析鲁南贫困县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可行性。[结果]鲁南绝大部分县区贫困指数较高,贫困程度较深;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水平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利用贫困指数与潜力指数将鲁南县区划分为高贫困—高潜力、低贫困—高潜力、高贫困—低潜力及低贫困—低潜力4种类型,其中山亭区、蒙阴县、沂南县、泗水县等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相对较好,其他县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行性相对较低。[结论]鲁南各县区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时需正确认识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实现脱贫,旅游扶贫可行性较低的区域应积极探索其他的扶贫方式,切勿盲目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7.
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的扶贫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对相对贫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同理解确定了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历史位置。论述了相对贫困的基本内涵,对相对贫困进行多元思考,分析了政府解决相对贫困的职责,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增长乏力、资源开发遇到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开发式扶贫必须实现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重点向以农户人力资本开发为重点转变。本文利用宁夏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分布的家庭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外部环境约束既定的条件下,家庭特征对农户贫困有显著影响,要进一步有效扶贫则必须瞄准贫困户,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以提高农户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衣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决持久性的贫困。  相似文献   

10.
农户多维贫困及致贫机理研究——以甘肃省840份农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收入或消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机会等多个维度被剥削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反映了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及承受的剥削强度。借鉴Alkire and Foeter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甘肃省13个村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利用对甘肃省部分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关系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5个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28.8%、21.7%、16.3%、7.6%和1.1%;甘肃省农户家庭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削的情况严重,贫困发生率高,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高于其它省份或地区。从农户所处贫困的维度状况梳理出了甘肃省农户致贫的机理:受教育水平不足导致的"能力贫困"导致家庭普遍陷入多维贫困和低收入均衡水平,其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增加而递减,对绝对贫困的贡献较小;而收入和健康的贫困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而上升,在绝对贫困家庭中,家庭成员不理想的健康状态,尤其是主要劳动力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使得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未来政府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应根据致贫维度状况进行有效瞄准,更加关注农户遭受的"能力贫困"困境,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