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在扶贫开发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管理扶贫项目。本文通过在扶贫工作中运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实施参与式扶贫,创新机制,使扶贫项目和资金更加公开、透明,群众有了知情权、择项权和监督权,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培育和强化,扶贫开发取得较好成效。参与式扶贫对新阶段改进扶贫方式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改革推动下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大面积贫困消除。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近些年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式是贫困地区扶贫活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其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中收入水平居于最低层次的弱势群体。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目前面临的困境和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参与式扶贫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关系,提出"整村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反贫困模式,以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反贫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贫困概念的演变出发论述和分析了贫困测量方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对贫困线方法和多方面测量贫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扶贫瞄准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和验证以及计算方法。参与式贫困指数即选择若干个能够综合反映贫困特征的指标,进行数据调查、赋值、分配权重,根据特定的计算公式得到的能够说明其调查对象的贫困程度的数值。参与式贫困指数目前已经在我国扶贫工作中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扶贫资金参与式扶贫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政府扶贫资金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运作的新机制。通过采取参与式方法让穷人自主管理扶贫资金,推进整村脱贫,取得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时指出存在资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扶贫中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发展新阶段,农村扶贫问题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单单政府的反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村扶贫的需要,扶贫越来越需要动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在这之中,NGO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将从NGO在我国的发展、NGO参与扶贫的必要性、NGO参与农村扶贫的相关问题等视角来对我国农村扶贫中NGO的参与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8.
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在扶贫开发中就采取了扶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提出了小额信贷模式、企业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模式、等具体扶贫模式,以此减少建卡贫困人口,提高民族地区的扶贫效率,推进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清、政策效果追求片面及基层政府执行偏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扶贫工作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开展林业扶贫工作的政策背景、理论背景以及经济背景,分析林业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针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互联网+林业扶贫,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扶贫工作、志智双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即将消除,城镇相对贫困问题日渐凸显,阻碍城镇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故城镇相对贫困将成为贫困治理的新重点。以山东省为例,从居民生活质量视角对城镇相对贫困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福利基础、城镇建设、居民生活状态等指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镇相对贫困。为此,提出了要各方面同时发力,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元化体系,深化居民生活质量标准,以达到缓解城镇相对贫困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试图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风险冲击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以期为增强农村居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缓解相对贫困提供实证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用异质性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风险应对方式差异。结果 (1)风险冲击会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可能。其中,灾害冲击是导致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教育冲击和婚丧嫁娶、孩子出生等重大事件冲击,失业冲击和健康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的风险应对机制差异是导致相对贫困家庭无法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与高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相比,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会减少更多的农业生产投资,增加更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家庭现有的资源配置无法提升家庭未来的收入能力,使其囿于相对贫困无法脱离。结论 政府应构建更具韧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具弹性的社会帮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而减少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4.
Taking a capability approach perspective, our paper aims at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poverty in Afghanistan, and at identifying the most deprived, includi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fir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to eradicate poverty in all its forms. We used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carried out in Afghanistan in 2005. We calculated one index using two weights structures, the adjusted headcount ratio, par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s. Following a participatory process, we identified and validated 13 indicators clustered in seven dimensions of poverty, including three usually neglected dimens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ploring various domains of deprivation would better inform poverty eradication policies than an approach focused only on income. Our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nearly all Afghan adults are deprived in at least one dimension and those residing in rural areas, from minority ethnic groups, women, elderly people and persons disabled at birth or of an unknown cause are the poorest of the poor. Efforts to improve well-being must acknowledge these inequalities so that public policies in Afghanistan aiming at alleviating poverty take these disparities into account, when facing a reduction in availabl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uses a sample of 72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estimate the change in the cost of alleviating urban poverty brought about by the recent increase in food prices. This cost is approximated by the change in the poverty deficit (PD), that is, the variation in financial resources required to eliminate poverty under perfect targe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most countries, the cost represents less than 0.2%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However, in the most severely affected, it may exceed 3%. In all countries, the change in the PD is mostly due to the negative real income effect of those households that were poor before the price shock, while the cost attributable to new households falling into poverty is negligible. Thus, in countries where transfer mechanisms with effective targeting already exist,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trategy would be to scale up such programs rather than designing tools to identify the new poor.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相似文献   

17.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认识偏颇;城镇化过程无序;扶贫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可采用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等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s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activities in generating local income and employment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using soybean in Indonesia as a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activities add to rural income and employment at a scale equal or even larger than those generated from farm production itself, indicating their role in alleviating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the rural secto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的水贫困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分析,为解决西南地区水贫困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 文章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从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五方面确定22个指标构建重庆市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水贫困进行测度,并利用GIS软件,依据自然断裂点法,对重庆市的水贫困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将其划分为高水贫困区、较高水贫困区、中水贫困区、较低水贫困区、低水贫困区5个差异区域,同时利用GeoDa软件对水贫困测度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1)重庆市水贫困资源系统和使用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西和主城等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县,设施系统和能力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等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环境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且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2)重庆市水贫困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椭球状”结构,高水贫困区、较低水贫困区、低水贫困区占比较少,较高水贫困区、中水贫困区占比较多。不同的水贫困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成因,需根据不同水贫困特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综合治理重庆市的水贫困问题。(3)重庆市水贫困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主城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和沙坪坝区,低值区分布较集中,高值区分布较零散,无高高集聚区。结论 重庆市水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同的水贫困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成因,可从以分别对各区域水贫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