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01-102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能有效发挥逮捕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要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要求,完善适用逮捕的法定条件,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机制,统一办案部门的执法尺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检院相继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同时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两个具体文件。这是高检院制定出台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检察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侦查监督部门的司法实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自2006年提出并迅速贯彻于司法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司法皆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刑罚的结构和轻刑主义的刑罚体系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的基础;司法实务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应从注重体系化的视角,结合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和修复性司法等措施或制度,使得各部门间的互动呈良性协调发展。同时,在其运行中应重视相关适用性应该具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继“严打”刑事政策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刑事政策。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时,司法机关应注意避免片面追求“宽”的极端,力求不破坏法律原则,应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中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中国传统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基本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具有指导刑事司法的功能,也上具有指导刑事立法的功能,因而具备基本刑事政策的功能,同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基本刑事政策符合中央精神,体现了国家刑事政策的目的。因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建立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影响着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建设。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对宽严相济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把握的基本原则、重要作用、建议等方面进行必要阐释。  相似文献   

7.
刘红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253-254
现阶段我国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形式法律原则。如何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好这一原则,是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结合多年基层检察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程序法定原则,同时针对不同个案,还应遵循比例原则、有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行刑事法律规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同样以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旨趣.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确保良好法律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并努力寻求两者的有机契合.不管是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都要兼顾惩罚犯罪与社会效果的二者统一.法官应娴熟驾驭各种制度内资源,巧妙游刃于规则与事实之间,竭力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达致平衡之美.利用形事政策的灵活性贯彻法律的精神,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相似文献   

9.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检察机关必须改革和完善侦查、起诉、审判及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制,明确检察权配置和行使,充分发挥检察权的各项职能,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对未成年人采用轻缓的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一部分,对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理应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全面正确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适时采用非监禁化、刑事和解制度等举措,更好的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治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对国际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吸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就是对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应。新疆反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顺应这种趋势,既是新疆反恐的现实需要,又有相应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明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整合本土资源控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是新疆反恐刑事法治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时代经贸》2014,(6):401-402
刑事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进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我国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要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的治理理念和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治理理念,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对刑事犯罪的处理与汉族地区不同的特殊犯罪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的刑事政策。由于刑事政策是对犯罪采取的各种刑事措施和对策的总和,所以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全局性的刑事政策之一,充分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和实质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所以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应用.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和探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工作制度,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图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检察工作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以体现出法律研究的思想性和前瞻性,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宝坤 《时代经贸》2011,(2):246-247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一项新兴的刑事案件纠纷解决机制,是对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的有益补充,而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是对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期促进刑事和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其适用问题一直是刑事法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呼声愈来愈烈,已成为一种趋势性的选择.基于现实国情的限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废除死刑的务件,但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少杀、慎杀"的基本观念已经为刑事政策所确立.本文主要结合办案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对死刑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提升死刑案件质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作为铁检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办案中更新了执法理念,树立了“宽严相济”,依法从轻与依法从重并重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为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服务和谐社会,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在以往的办案中,由于长期形成打击犯罪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严打,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导致“重打击,轻保护”现象的出现,这已不符合新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规定的罪名,该类犯罪活动以前多数纳入行政处罚范畴,个别涉及犯罪的分别按诈骗、非法经营等处理。新罪名的规定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利器,但也因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成效,为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史栋  杜红全 《经济论坛》2012,(9):174-17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犯罪作为新兴犯罪的一种,成本低,调查取证困难,危害后果较大,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所以,在惩治网络犯罪时,正确区分在网络犯罪中不同犯罪嫌疑人的地位尤其重要,不仅能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而且能更好地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0.
渎职侵权检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渎职侵权查办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因此,加强渎职侵权办案工作,对于惩治渎职侵权犯罪,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