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跨时空、跨心理的交际活动,有着特殊的要求和目的。功能派目的论契合了其要求和目的,提升了译者的主体性。要顺利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需要构建译者的主体地位,使译者成为翻译中的读者、创造者、跨文化专家及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认为文化差异、译语文化规范、交际目的等因素都会造成翻译失误。为了提高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在翻译中译者要重视培养四种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跨语篇意识、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河南世遗景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探讨生态学视角的旅游翻译实践活动.旅游文本的创作者、译者、旅游文本及其译本的编辑、译文的读者、出版商、赞助人、委托人和审批人等,所有参与旅游翻译这一社会活动的行动者共同组成了旅游翻译网络;居于此网络主体地位的译者,要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旅游翻译生态环境,并与翻译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实现多维互动;此外,译者还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交际、社会等各层面的跨文化因素,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做出最佳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向外国旅游者介绍中国的旅游景观,同时还起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译者首先必须具备文化差异意识,在翻译实践中要努力创建相似的文化建构,要顾及原语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要寻求文本的文化层面的对等,要努力消除文化干预和文化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原语文化和目的与语文化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文本的译者必须从跨文化视角从事翻译活动。本文主要从英汉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差异,景点名称翻译,修辞语句翻译等方面来分析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中的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旅游语篇文本特点也各不相同,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来分析。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对旅游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译者主体作用、读者中心地位以及跨文化交际目标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语篇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标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要求译者穿越商标表层文化挖掘其负载的深层文化.以准确传达商标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本文结合商标词翻译实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商标翻译中译者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转换活动,在其过程中难免会面临文化缺省的存在。译者因此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文化补偿策略以使译文读者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文化。论文从翻译的文化功能角度出发,以《阿Q正传》的英文译本为例来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翻译现状不容乐观,已远滞后于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功能翻译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翻译,从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出发,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虽然中英旅游资料存在巨大差异,最终都是为了成功实现其信息功能和呼吁功能。旅游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决定着译者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需要借助翻译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体创造性。翻译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本类型学及翻译目的论要求译者选择具体翻译策略时,分析文本类型,考虑译品目的。基于这两项重要理论和对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比较,译者在翻译旅游语篇时,应注意该类语篇的信息性和感染性,恰当选择归化和(或)异化翻译方法,实现推介中国文化和吸引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成功的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译者不仅要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翻译界很少把读者主体作为翻译理论中的重要一维来研究,但在翻译中对读者主体的研究十分重要。在德国当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关注作者、译者、读者等各主体间跨语言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交往。作为社会交往行为主体,读者必然受到社会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文章从跨文化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旅游消费行为比较、求异文化的旅游动机和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以及跨文化旅游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和融合的趋势等四方面对跨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浅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文章从跨文化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旅游消费行为比较、求异文化的旅游动机和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以及跨文化旅游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和融合的趋势等四方面对跨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产品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信息重构在产品外宣资料翻译中必不可少。外宣资料译者应当遵循语言简洁、质朴和结构紧凑的原则,以使产品外宣文本既能做到充分传达信息又能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接受和购买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当把中文旅游文本译成英语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文化不可译性。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帮助实现文化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亚瑟·韦利的《西游记》译本采取的是有选择的节译及归化式的翻译策略,而翻译活动的跨文化性决定其行为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归结起来是译者的主体性选择、时代文化语境的要求及社会价值观的顺应。  相似文献   

20.
译者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是改写者又是再创造者。为了解决翻译时遇到的不同文化现象,译者需要采取注释的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注释的作用,并提出了翻译中注释的四个基本原则,最后比较了加注和解释性翻译,以便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依据多种因素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