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改革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并掌握当前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体情况,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我们对位于我省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12个全国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沈阳东陵区的浑河堡村、大连市金州区的后石村、海城市的土城子村、营口县的邢家村、大洼县的荒地分场、朝  相似文献   

2.
刘红 《农业经济》1999,(2):44-44
《沈阳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从1997年1月1日贯彻实施至今已两年,作为全国大城市中第一部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在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壮大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相似文献   

3.
贯彻实施《条例》审计成果显著沈阳市农业局农经处刘红苍松《沈阳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多年来,各级农经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沈阳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建立了由507人组成的专兼...  相似文献   

4.
沈阳,节地建楼工程──沈阳市农村集中统建村民住宅楼情况调查马本理,樊绍富,郑德日沈阳市农村,近年来出现了一股农民集资,村统一规划,集中兴建村民住宅楼的热潮。这股浪潮,以强劲的势头从近郊向四周农村扩展。目前,全市已有125个村建起了461栋4-6层的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建城区内行政村征占地现象逐渐增多 ,失去耕地的农民或被招工和农转非人员纷纷回村要求分掉村集体资产 ,农民与村集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已构成农村不稳定因素。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保证近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在建城区内行政村实行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最近 ,我们就这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工作 ,先后到皇姑区沈阳市腾飞实业公司 (原于洪区陵东乡四台子村 )、沈阳长青实业集团公司、沈阳万泉实业集团、东陵区南塔街道办事处、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等单位进行了调查了解 ,现将有关情…  相似文献   

6.
对症下药根治集体经济薄弱「病」财落堡乡全胜村发展集体经济纪实●郑子杰吴朋林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乡全胜村位于101国道与新潘乡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该村有780口人,耕地2265亩,人均耕地2.9亩。然而这样一个占据着天时、地利的村,从1983...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1997,(11):32-33
强化资产管理狠抓农村清欠沈阳市新城子区农经总站村集体资金被侵占,拖欠不还,是长期困扰集体资产管理,影响村级财力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障村级财力的完整,促进农村集体服务功能的发展,必须把清收占欠集体资金工作(以下简称清欠),摆到农村经济管...  相似文献   

8.
人地挂钩是按照城镇、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本文运用"灰色模型法"和"综合增长率模型法"对2020年沈阳市总人口和农村人口进行预测;应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综合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建立理论潜力修正体系,得到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沈阳市总人口将达到832万人,农村人口为125万人;2015年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62398公顷,2020年理论潜力为63645公顷;2015年和2020年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为33483公顷和34152公顷。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居)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有些地区村的经济总量已颇具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居)改造和土地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流失,村干部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农村审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苏家屯区地理位置优越 ,处于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地带 ,位于沈阳市城区南 ,东和东南部与抚顺县、本溪市接壤 ;西与西北部接沈阳市辽中县、于洪区 ;南邻辽阳市灯塔县 ,北连沈阳市东陵区 ,距沈阳市中心 15千米。全境地貌大至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种类型。地势结构是“一山一水六分田 ,二分道路和庄园”。本区处于浑河和太子河两条水系之间 ,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北沙河、十里河、唐家山河、柳沟河五条河流。  一、农业生产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苏家屯区土地总面积 7815 9公顷 ,其中耕地40 76 7公顷 …  相似文献   

11.
池子华 《中国农史》2002,21(4):62-70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村社区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据有广阔地域、居民聚居程度较高、以村或乡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为主的社会区域共同体。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政治组织之一,是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末端,是保障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组织生产、生活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区域范围,矿产型农村居民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使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山西省北部的小破堡村为例,分析了矿产型农村居民点的主要特点,指出了矿产型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矿产开采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以及打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矿产型农村居民点具体的整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乔娟  李秉龙 《农业经济》1993,(11):18-20,13
就全国来说,辽宁省的农村经济是比较发达的。随着整个经济的不断改革开放特別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的农村经济出现了股份化的趋势,并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一、农村经济股份化的发展现状 1984年,沈阳市于洪区于洪乡双喜村对村办企业实行股份化经营,在其它企业苦于资金缺乏和后劲不足时,它却凭借自己的股金和积累显示出较强的优势,滚雪球般地发展了几十个企业。现在,全村51家实行股份化经营的企业共吸收资金900余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70%  相似文献   

15.
村一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它上连乡镇,下连家庭,是农村大系统中的细胞群。村级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在村这个范围内组织和实施。因此,研究发展村级经济和实现农民群众致富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根据嘉定区的情况,对发展村级经济问题谈点意见。 一、村级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研究,探讨公共参与下旨在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利益和维护乡村文化的农村居民点调整的流程及方法。研究方法: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公共参与法。研究结果:燕坝村农村居民点调整后节约集约利用了农村土地,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研究结论:燕坝村农村居民点的调整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需求,对燕坝村的乡村文化的冲击较小,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7.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区域物流是联系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的重要纽带,涉及的领域广泛,带动作用极强,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县域经济关系到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农村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会对县域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农村区域物流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分析沈阳市农村区域物流中心构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为沈阳市科技局2010年科研项目《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搞好农户拖欠提留款回收,维护村级集体经济蒋启林,高洪宇铁岭县催阵堡乡是我市东部的一个山区乡,共有14个村,4800个农户,农业人口18,260人,耕地48,138亩。该乡自1991年以来,农村经济呈现了协调、健康发展的喜人景象:公办和民办教师工资一分...  相似文献   

20.
林凯 《农村展望》1997,(5):20-22
亿元村是指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行政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首富村。这些亿元村的崛起,率先挺进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转变,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农村经济一支新的生力军,为我省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