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杏鲍菇又名杏仁鲍鱼菇、刺芹侧耳,是一种肉质伞菌,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具有杏仁香味,长期食用杏鲍菇,具有改善胃肠功能和美容的功效。杏鲍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超过20℃和低于8℃时很难或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在河北省一般在9月底栽培,10月份出菇。其它省市的栽培季节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食、药兼用型珍稀食用菌。每当春末、夏秋雨后及环境湿润之季,常能采到状如律糙,个大饱满的野生鸡腿菇。菇体菌肉肥厚,肉质洁白,细嫩如鸡丝,食之味道甘醇鲜美,滑嫩爽口,民间历来就有采食习惯,并视其为美味佳肴。为了充分利用野生菌类资源,开发这一珍稀品种,笔者将经多年探索的鸡腿菇人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生物学特征鸡腿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适温范围3-35℃,最适24-28℃;子实体适温范围8-30℃,最适16-24℃。基质最佳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85…  相似文献   

3.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其菌肉肥硕,肉质洁白,细嫩如鸡丝,味道甘醇鲜美,滑嫩爽口,民间历来就有采食习惯,并视其为美味佳肴。为了充分利用野生菌类资源,开发这一珍稀品种,笔者将经多年探索的鸡腿菇人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生物学特征:鸡腿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适温范围3℃-35℃,最适24℃-28℃;子实体适温范围8℃-30℃,最适16℃-24℃。基质最佳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85%-90%,需要适量的散射光照和充足的氧气。最适pH值6.5-7.5。菌丝体极抗衰老,在常温下,存放6个月后仍能正常出菇。具有…  相似文献   

4.
白环柄菇     
白环柄菇在真菌分类地位属担子菌亚门,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洁白无瑕,菌肉浓香味美可口。一、白环柄菇生物学特性1、温度: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10℃-40℃,其中以25℃-26℃最为适,18℃-38℃原基都能分化,菇体发育温度以20℃-28℃最适,温度高子实体形成  相似文献   

5.
—一菇房消毒 用5%的石灰水喷洒菇房墙壁和地面;若是老菇房,还应封闭门窗后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熏蒸。 ——选择菌种 高温型、中温偏高温型,凤尾菇等品种均可;选用广温型(适温2~36℃)可延长产菇期,提高产量。 ——培养基合理配方 ①棉籽壳92%、草木灰和石灰粉各3%、菌丰康2%、克霉灵4袋(25克装,下同);②杂木屑26%、麦麸15%、草木灰3%、石灰粉2%、石膏粉和食糖各1%、菌丰康1.5%、克霉灵6袋;③玉米芯80%(粉碎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9,(27):37-37
控制环境 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  相似文献   

7.
入秋后,段木香菇进入生长旺季。一般中温品种经7~8个月的发菌,10月上中旬菇木成熟;低温品种经9~10月发菌,于立冬前后菇木成熟。此时,应采用下列措施催菇: 一、雨中倒木催菇:先将成熟的菇木浇一次足水,再架成“井”字形干燥,保持散射光;每5~7天翻一次架,15~20天后,气温在15~25℃时,趁下雨将菇木架推倒或一根一根排放到地  相似文献   

8.
<正>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蕾期管理一要加强通风,才能促进菌盖生长,抑制菌柄生长。二要减少用水量,菇期用水量过多,会导致菇体表面产生较暗的条纹或裂缝,从而影响质量。提前采收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体白度,防止  相似文献   

9.
米兰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土壤pH6~7,生长适温20-32℃,12℃以下停止生长,越冬最低温度5℃,适温10~12℃。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6,(10S):58-58
生活中,有的农民图省事,常将红薯、马铃薯一起混贮于同一地方,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红薯、马铃薯不能同贮,是因为红薯属喜温植物,贮藏适温13℃左右;而马铃薯是喜冷作物,贮藏适温为3℃左右。贮藏温度低于9℃。红薯会发生硬心腐烂现象;而贮藏温度高于12℃以上时,马铃薯就会发芽变青而不能食用。红薯是块根贮藏,贮藏期间呼吸作用微弱,需氧少,在无光、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顾问》2010,(12):32-32
1.室内发菌。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培养。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控制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控制室温在28~30℃,此期菌袋遮光、不翻动、不通风。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应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时翻第1次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  相似文献   

12.
顾淑丽 《山西农经》2014,(5):112-113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表面分泌蛋清状粘液,食用时滑润而得名。北方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利用滑菇菌与杂菌的繁殖适宜温度不同这一点,在早春气温低(低于15℃)杂菌不易繁殖时,将滑菇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半熟料上,通过以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为重点的一糸列菌丝培养管理,生产出杂菌率极低的优质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北方半熟料滑菇栽培技术的拌料、蒸料、压块、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二三潮菇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一糸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栽培料选择:选用果树木屑最好,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桐树等阔叶林木的木屑以及棉籽壳、玉米芯、棉秆、豆秸经过粉碎后也可使用。但要求原料一定要新鲜。凡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树,如松树、柏树、杉树等一般不能直接用做基料。栽培适期:最佳的接种期为9月份,这时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8℃以下,有利于室内发菌。经过60~80天的培养至室外出菇时,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2℃。栽培管理:接种后菌袋培  相似文献   

14.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援鱼既可以主养,也可以与淡水鱼、蟹、虾混养,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5.
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此期平菇管理重点是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温度,促使发菌. 1.采用袋栽.冬栽平菇,采用畦栽和床栽的菌床受环境温度(地温和气温)影响很大,菌床温度提高较难,保温不易.采用袋栽不仅料温容易提高,袋堆温度也便于保持,只要管理措施跟上,菌袋温度能够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低温对发菌速度的影响比较小,出菇时间也能有效控制. 2.集中式堆积发菌.无论是熟料菌袋,还是生料、发酵料菌袋,都要采用集中式多排多层次堆积发菌,以充分利用菌温促使整个袋堆温度升高.实践证明,在没有附加增温措施的情况下,生料、发酵料菌袋的自热升温效应比熟料菌袋要好.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     
杏鲍菇冬春栽培,菌肉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欢迎。一、栽培时间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天,一般可安排10月至次年2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3月均可出菇,可在室内或室外大棚育菇。  相似文献   

17.
致富信息     
特大平茹“百里9299”致富信息田星(湖北宜昌市四0三菌所443002)湖北省宜昌币四0三食用菌研究所所长胡文华,用在长江宝岛百里洲采集的一丛重9.2公斤的野生平菇,经分离选纯、驯化诱变培育成功广温广谱多抗高产型特大平菇良种“百里9299”。这个新品种商品性好,菇体单丛重1-10公斤,颜色灰褐,远离数十米即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手感弹性柔和,肉质细腻;口感肥嫩圆润,风味独特。通过近4年大面积栽培出菇观察和南北各地周年引种推广,表明其生命力极强.菌丝在0—38C范围内生长正常,能吞食多种霉菌杂物且在气候复杂多变和二氧化碳浓…  相似文献   

18.
平菇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深受菇农欢迎。但由于国内销售市场的扩大,栽培出菇季节逐步推迟到1-3月份,此时正值严寒低温,给熟料和发酵料栽培造成料温低、发菌慢,严重地影响产量和效益。为此,内蒙古翁牛特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进行了平菇生料栽培试验,三年来的结果表明,增产显著,生物学效率高达150%—200%。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主要选用的是中低温型“清丰8号”品种,该品种出菇整齐,转潮快。二、原料处理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豆秸粉碎成0.5-1厘米长的小段,曝…  相似文献   

19.
<正>香菇是世丰富,为宴生产方菇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香气沁脾,滋味鲜美,营养席和家庭烹调的最佳配料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面,香菇生产所需投资少,技术简单,培养料来源广泛,经济效益较高,对提高种植户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香菇栽培品种根据出菇温度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高温  相似文献   

20.
1.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发菌等同常规。不同点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菌筒上打3行针孔,作为菌丝生长期间供应空气的微孔通道。也可在常规装袋后,待菌丝萌发时,用针在菌种层内扎孔。2.渗灌出菇菌丝发满菌袋后,用小刀纵向划3个长方形小口,每个口长20~25厘米,宽5~8厘米。注意划口时小刀不要伤菌丝。将划好口的出菇袋移入出菇房内。堆放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土及其他杂物。然后一层袋一层泥,最上层要厚些,并做上水泥沟。室内一般以15米高为宜。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因菌袋出菇失水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