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张东生 《金融与市场》2007,(1):63-64,71
近年来,信用担保工作在我国发展较快,对加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信用担保市场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临汾市信用担保市场发育状况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段金锁 《征信》2021,39(2):7-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积极推进国家信用战略,统筹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打造立体化、全方位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格局。应深入开展信用建设的理念创新、价值创新、实践创新,实现信用精神价值体系、信用伦理道德体系、信用治理体系、信用信息化体系、信用安全体系的共同建设和协同发力,方能构建科学高效、稳定持久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时伟 《征信》2017,35(3)
回顾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历程,分析个人外汇监管现状,认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外汇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进一步加大了个人外汇监管难度.结合外汇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构建和完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需从完善外汇监管、健全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构建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着手,降低外汇监管成本,提高外汇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世麟 《征信》2023,(5):61-64
纳税信用是税收征纳环节产生的信用关系,健全的纳税信用体系有利于减少经济交易风险、促进宏观经济调控和调节财政收入等。然而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不健全、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信息采集不完整、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备、纳税信用奖惩体系不完善等五个方面。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健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确保征纳各方法律权益;培养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增强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完整性;健全纳税信用评价体系,提高纳税信用评价权威性;健全纳税信用奖惩机制,提升税收征管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悦芳 《河北金融》2011,(2):17-18,23
信用评级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人民银行为履行国务院赋予的"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本文对河北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刻剖析了制约信用评级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根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诚信三冬暖 失信三伏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上的信用交易成分不断加大,外汇领域的违法失信行为随之呈扩大化态势,因此加快我国外汇信用市场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之一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日益显现。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发达国家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揭示了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业务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发展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保险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完善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而信用保险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尽快做大做强信用保险事业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业化经营是信用保险服务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旭昆  耿得科 《征信》2011,(1):20-22
征信、征信体系与信用、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评级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厘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征信建设与研究的前提.信用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概念.征信衍生于信用活动,但又服务于信用活动.服务于征信的一系列因素构成征信体系.征信是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子集,不能与其等同.征信与信用评级同属于信用行业,但差别极大...  相似文献   

11.
张俊慈 《征信》2020,38(4):27-35
作为完善事后监管的重要环节,纳税信用修复是对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的有益补充,其具有优化和升级政府监管职能的突出功能优势,可将信用监管机制内嵌于税收法治的实现进程之中。但从实践来看,纳税信用修复因立法位阶较低、实体和程序条件亟待规范而严重阻碍其功能优势的发挥。为此,遵循全面修复原则,以提升立法位阶、规范实体和程序条件为抓手进行制度建构,最终实现信用修复从“部门治税”向“多元共治”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税收债权债务理论的引入,使税收法律关系被界定为债权债务关系。然而,税收债权作为公法之债,毕竟有不同于一般债权的特性。为使税收制度理论与实务不断完善,必须正确界定税收债权与一般债权的区别,同时构建相关的制度以确保税收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吴晶妹 《征信》2020,38(4):1-5
新阶段、新起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基于四个方面的认识:信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要素;信用资本由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三维”构成,信用建设需要社会共治;信用资本需要监管和宏观调控;信用资本价值实现需要市场与公共服务体系。面临新任务、新目标,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从法政策角度考量,自然人破产制度可以使债权人获得公平受偿,使债务人获得重生,这是自然人破产制度确立的最重要原因;而信贷消费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确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社会基础。我国面临的城乡二元结构、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只是建立自然人破产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法技术问题。在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时必须正视城乡二元结构、信用体制缺失等问题,并逐步建立自然人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完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基础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唐德鑫 《武汉金融》2004,(10):11-13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闫海  王天依 《征信》2021,39(1):29-33
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司法实践已经开启个案探索,亟待推进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的制度建设。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应当以企业拯救为目的,以准予修复为原则、不予修复为例外,以主动、高效为根本要求。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应当构建以“府院协调”为基础,信用服务机构、银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并且对信用修复方式进行革新,为重整企业提供信用承诺、内部整改、信用培训等具有可行性的修复渠道。  相似文献   

18.
马征 《税务与经济》2006,(2):31-33,51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税收信用是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建立税收信用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建立征信国家提供纳税信用信息,完善信用数据库;另一方面,一个征信国家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帮助税务部门更好地监控税源,激励纳税人提高纳税信用。所以,应尽快在我国建立起税收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章政 《征信》2020,38(3):18-25
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从政务诚信建设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信息社会中的广义信用、政府信用、政务诚信,提出"政府信用"是由一国的社会制度、治理方式所决定的,国家发展方向和道路是"政府信用"是否牢靠的根本因素;"政务诚信"是由各级政务主体的行为所构成,是社会主体评判政务可信度的凭证和依据。通过对政务诚信建设的重点进行梳理,对信息社会中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政务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和政务诚信评价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政务诚信建设应以分步实施、注重创新和实事求是为原则,重点加强政务公开、行政履职、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政务创新和失信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