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面临严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建议: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专业技能;改革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能够真正平等地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不断的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民工的数量日趋增多,随之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农民工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苦、脏、累的活,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却只能作为城市人以外的边缘群体尴尬地生存在城市中,其子女也因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特殊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制度使得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年龄大约在4——16岁之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社会对道德教育的忽视,使得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出现问题。为此,应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4.
冯华  冯柏 《特区经济》2011,(8):300-302
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质量水平是该阶层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本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质量非常低下。而在影响农民工生存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外在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的因素以外,农民工自身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差异性也是造成其总体生存质量低下及内部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除因农民工的个体因素给其带来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大非学历教育力度及提高低端行业薪资水平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新型特殊职工群体,其养老保险的实现关系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养老保险政策和管理手段与农民工特点(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收入低)不相适应,导致农民工参保状况不够理想。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了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各级政府有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就农民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万道琴 《老区建设》2009,(18):41-4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以及转移的紧迫性,发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性。通过经济的分析,明确职业技术的必要性,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和成本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进城农民工在低收益状况下的生存依赖和生活方式、行为取向、心理倾向,认为当前进城农民工的低收入低职业地位也必然造成他们的低心理位置和低心理行为,这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壁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并会阻缓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任务是赋予农民作为公民所必须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而农村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就业培训、农民工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是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对我市农民生存问题的调查和基本保障现状的分析,从杭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研究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保障问题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农民工队伍的核心和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力量。其教育水平及职业技能的高低对他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八零年以后出生的农村劳动力,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继续关注三农问题,且文件特别提出,要“着力解决第二代农民工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基本分析和研究,建立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矩阵模型,对各方的金融支持做出总体的描述。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承安 《特区经济》2008,(4):141-142
城市农民工道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总是把农民工作为城市管理的对立面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应注重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爱,建立农民工服务站,提供法律援助,构建农民工教育的社区环境,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民工的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转变农民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依赖性较强,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还很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本问试图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手,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更加突出。但是,与城市比较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比,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认为国家应该承担起其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葛敏 《乡镇经济》2008,24(1):110-1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但目前农村金融支农现状冲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成为制约落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文章试联系界首市金融服务农村的实际,分析了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乡镇经济》2009,25(3):54-5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应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客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族群众和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渐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6.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乡镇经济》2008,24(9):47-50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问题;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增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法律支持,提供法律保障。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是理想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李蓬 《乡镇经济》2008,24(11):8-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计划,合理采取措施,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应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从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和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入手,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提供良好的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既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对农民增收,激活农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农民市民化的因素,并对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何伟纲  陈金明 《特区经济》2010,(12):167-168
本文从土地资源与人口的比例关系、经济发展状况对劳动力需求等视角,论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过剩的相对性。并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辩证地分析了农村人口相对过剩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影响。对于农村过剩人口现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