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浪潮中,台湾机械产业寻求以结合ICT智能整合为突破点,带动产业整体技术与服务升级,长远目标是将台湾打造成为"智能机械制造王国"。本研究从台湾机械产业发展现状、特性、智能整合发展机遇与条件等方面论析台湾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1.台湾通讯科技产业概况 通讯科技产业被誉为当今新兴高科技产业的主流之一。台湾的通讯科技产业是所有科技产业中产值居第三位的重要科技产业,也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的战略工业之一。台湾的通讯工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在从业人员已达三万多人,厂商300多家。他们主要发展三大生产领域:局用交换机设备、传输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近年来台湾的通讯科技产业发展较快,成效也较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贯穿于经济活动中的环保要求也随之强烈。因此,绿色产业(也称作环保产业)和环保科技产业应运而生,乘势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不少专家预测,绿色产业和环保科技产业将是21世纪人类的重点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尤其是环保管理系统已导入全球市场,成为解决环保问题的经济手段:使全球培养绿色竞争力的竞争拉开了帷幕。台湾也积极加入了这一行列。互.国际环保公约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鉴于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球村遭受环境严重污染的严峻形势,早在1992年各国在巴西召开的“地球高峰会议”中,…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工业园遍地开花新竹科学工业园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重镇,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科技工业园区之一。截至1998年,区内共有272家科技产业公司,园区已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电脑及周边产业、通讯产业、光电产业、精密机械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为实现发展制造业,建设"科技岛"的目标,1997年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又着手在台南地区建设台南科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科技迅速崛起,并被全球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科技。台湾也欲将其发展成为继资讯科技产业之后的又一明星产业。台湾近年来对生技产业极为重视。1994年台湾“经建会”通过了“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决定加强畜用疫苗、花卉生物、农药、药材及制药五大产业的发展。同年,台湾“行政院”科技雇问组成立了“生物产业推动小组”。1995年第五次科技大会,把生物技术产业选定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1999年底,台湾“经济部”又把生技产业列入十大新兴工业,并修改“促进产业升级条例”,改变对生技产…  相似文献   

6.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台湾利用"后起者优势"占据了重要地位.台湾发展科技产业的方法和模式也因此引人注目.其发展的有效机制可归结为:科技投入与产出逐年增长、科技政策的辅助推动、产学合作促进产业科技化以及科学园区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去年科技产业景气状况反转,全球DRAM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售价远低于成本,其中以缺乏自主技术的台湾厂商资金缺口压力更重,全球DRAM产业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下滑趋势。台湾岛内DRAM产业虽以二级厂商居多,但仍为全球主要的供应者。台湾DRAM四大厂力晶、南亚科、华亚科、茂德去年一至三季合计亏损高达约908亿台币。  相似文献   

8.
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台湾1993~2010年的贸易数据对台海两岸信息通信科技(ICT)制造业最终产品和零部件贸易模式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逐步从20世纪90年代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点在零部件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台海两岸ICT产品产业内贸易都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最终产品;进一步分析ICT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现,无论是在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均占据优势份额且呈迅速上涨趋势。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岸ICT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驱动ICT全球性生产网络发展的垂直专业分工链条的分解所导致,而ICT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由市场规模等需求性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台湾在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成功,迅速发展成亚太新兴成长的工业化地区之一,科技产业已成为台湾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学习、借鉴台湾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有重点、有目标、有选择地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有助于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就台湾产业发展历程观察,上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进口替代政策, 以发展劳力密集、进口替代的轻工业为主:60年代的出口扩张政策,使轻工业得以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 迅速打开海外市场70年代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政策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掀起了对祖国大陆科技产业投资的热潮,两岸在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成了主旋律。科技产业依存度不断加深,产业间利益相关、相互支撑。随着两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产业互动作用日益显著。1.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两岸科技资源两岸在加入WTO后,为提高两岸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两岸在科技产业各个环节上的优势,进行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科研成果,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两岸在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上各自形成独特优势。结合祖国大陆在部分高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与台湾应用科技与产业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等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作为岛内最耀眼的明星产业,目前已成为台湾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保持对外竞争力的发展动力。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台湾已有近半数出口是靠高科技产品。在 1996年排名世界第一的 15项产品中就有 11项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业正逐步成为主导台湾经济动力的骨干产业。在科技产业中,电子科技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并具举足轻重的作用。台湾电子科技业发展,起始于 80年代初,是台当局重点发展的"策略性工业"之一。资讯电子产品,主要有微型电脑、监视器、电脑终端机、软磁碟机、打印机、鼠标等…  相似文献   

13.
台湾成立“台湾化学产业科技产业协进会”在台湾当局的积极推动下,由工研院化工所筹组的“台湾化学产业科技产业协进会”成立。该协会备受岛内各产业龙头瞩目,并形成产业群聚效应,带动岛内化工产业的转型和为新产业奠基。协会的成立将通过群体的力量及声音,从市场、形象及方向三方面着手,整合推动化工产业的新形象、带来新的契机。协助所有会员达到交换信息,分享成功经验、推动责任照顾制度,协助化工业达成共识,并代表业者与国际组织互动,以提高台湾化工产业经济发展及提高国际地位。台湾可口可乐纳入香港分公司可口可乐台湾分公司近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
列校产业志     
列校产业志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备界的关注,为了全面反映全国高校科技产业的现状,介绍各校得来不易的经验和教训,各校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提法和作法,十分宝贵,现编辑摘要,供从事科技产业的同仁们借鉴和参考。一、北大方正集团:驰骋神奇领地共创方正...  相似文献   

15.
近期台湾经济深受世界性通货膨胀狂潮打击,民心不稳,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岛内科技产业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发展困境,无法发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创造经济亮点的作用。重振岛内科技产业有多种途径,但在目前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是捷径,也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产业30多年来一直未能彻底完成新的转型与升级阶段,尽管在此期间台湾不断有新兴产业出现与壮大,以半导体与液晶面板为龙头的科技产业引领台湾经济发展也已超过十年时间,但台湾优势产业是什么,为何存在诸多劣势产业?一直是各方探究并亟欲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为什么台湾经济近年出现较大的发展起伏,在欧美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升高之  相似文献   

17.
海西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转移机遇明显。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台湾面临着科技与产业基础结构调整的需要日益紧迫;另外,大陆惠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台资的吸引力日趋增强,近年来,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总量激增。  相似文献   

18.
由江苏省台办、东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经济与科技产业比较研讨会”于5月30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经济、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著名企业的负责人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苏台两地经贸、科技合作,两岸科技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两岸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比较及互动发展等主题,就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背景下两岸IT产业发展、两岸IC产业的发展,两岸光电产业的发展、两岸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两岸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及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台湾液晶面板(TFT-LCD)产业是当今台湾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之一,近来已赶超日,韩,产量雄踞全球榜首。其未来发展的好环将直接影响台湾经济能否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已经逐渐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使得ICT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围绕着内涵界定、存量度量和增长效应三个方面介绍并梳理了ICT产业的分类标准和研究文献,总结并对比了相关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最后对ICT产业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