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家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保障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负有重要职责“。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放活”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要求,遵循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将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依法推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优先安排"三农"投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公共财政支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3138亿元,年均增长12.24%,高于同时期财政支出增幅两个百分点。二是支  相似文献   

3.
加强财政支农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客观要求。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我国财政部门应适时调整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路。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创新财政支农思路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公共财政支出原则,本着纠正“越位”、弥补“缺位”的合理定位思路,财政支农范围要严格界定在非竞争领域,使财政支持的重点切实转到农业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领域上来;二是财政导向性原则,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必须发挥其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三是市场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江苏不断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依法推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优先安排"三农"投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公共财政支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3138亿元,年均增长12.24%,高于同时期财政支出增幅两个百分点。二是支农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省财政落实各项"三农"投入政策,通过土地出让收益、水利建设基金和防洪保安基  相似文献   

5.
完善国家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财政积极调整预算分配结构,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政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使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取消农村税、对农民实行“四项补贴”、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对县乡财政实行“三奖一补”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旧光工程,等等。近年来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基本导向是,一方面取消税费,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为“三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各级财政在确保各项基本支出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农村发展存在不少嗣难和挑战。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积极主动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大部分属于公共品和准公产品范畴,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支农支出累计达11300亿元,中央财政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投入累计达到314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最多的时期。去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4000亿元,今年将达到5625亿元;去年,中央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投资646亿元,今年将超过700亿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洛阳市农信社以有力的服务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信贷支农的“加油站”。2006年以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43亿元贷款投入“农门”,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建设。惠农措施解难题。资金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成为洛阳市农信社助推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等原因,现阶段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和使用分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有力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据黑龙江省财政厅统计,截至去年末,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奖补资金15亿元,实现了政府引导和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处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传统社会加快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阶段。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吹响了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两个趋向”、统筹城乡发展等支持“三农”工作的重大方针,构筑了支农惠农的政策框架.出台了诸多关系民生、民利、民权、民情、民心的政策和措施.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和国债支农项目不断增加.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耕地保护、转移就业、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等制度和试点逐步落实。面向未来。“三农”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一目标,江苏省财政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农林水事务)达到618.13亿元,比2006年增长504.8%,"十一五"时期年均增幅38.2%.在各项财政支农政策的拉动下,全省农民收入水平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5813元,2011年达到10805元,增幅为185.88%,年均增幅13.2%,尤其是2010年、2011年两年,农民收入增幅均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江苏省成为全国城乡收入比最小的省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投入。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及农民自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以县为主推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整合,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放大支农资金倍增效应,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淮南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未来中长期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要与农村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农村经济发展、富民增收、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农民素质强化、农村强基”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亿元,增长22.5%: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4.9%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增长13.1%,全市如期实现了总体全面小康。今年金坛市新农村建设将在已有基础上,强势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各级农经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导向,创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加大扶持投入,推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推进管理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去年底。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5亿元,村均达120万元,近年来村级集体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10%以上。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资本进入了经济学的分析视野。新农村建设面临“人手缺口”、“人脑缺口”和“社会资本缺口”的三重约束,前两个问题对过财政支农资金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农民、民间组织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重建农村社会资本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枫 《山西农经》2023,(9):170-172
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民生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三农”方面,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推行,农村经济有了质的飞跃。在我国农村与农业发展中,地方财政向来是关键助推力量,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随着大量财政支农资金下发,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资金使用积累大量宝贵经验的同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民增收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事业发展迟缓、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以及县级财政资金存在使用不合理、管理混乱、绩效评价与监督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对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完善策略,以期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县级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效,助推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会计》2007,(3):F0002
2007年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我部一号文件的要求,认真抓好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稳步扩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努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全力推进“十大行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保持和扩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