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主义观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价值性理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所做的理论阐述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中,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理论批判,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具有自身的政治优势,这也是两种社会制度能够生存发展的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两种社会政治制度优势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提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从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方面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这条道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国在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的时候,却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各种形式的入侵,其中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尤甚,最具迷惑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当前国外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侵蚀现象的有力回应,是我党及全国人民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自信体现。  相似文献   

7.
全球生态问题渐趋严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建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梳理蕴含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意蕴的同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从制度、技术和消费三个维度对西方生态问题展开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主张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行制度和价值观的双重变革,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寻生态危机产生根源及解决路径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所具有的制度优势,在于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取得成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福斯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研究了新的条件下生态危机的逐渐深化。他分析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对自然财富的破坏和侵占,用"新陈代谢断裂"这一概念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代谢断裂。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追逐产生了过度包装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殖民形成了生态帝国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止境追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但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通过发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制度优势,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认为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价值导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经济分析体系。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存在严重缺陷,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时代里 ,必须从理论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 ,要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根本制度上是对立的 ,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取代的关系 ;另一方面 ,要看到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借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产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类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者面临相似的社会历史问题,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政治,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背景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全新定位。在现阶段应该从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权、关注诚信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四方面入手,消除社会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创新医院工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卫生行业又逢新医改方案推行,在这新时期、新机遇面前,卫生工会要审时度势,大胆创新,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惠及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着重从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维护职能和创新医院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工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资本家一切生产活动的目的就是无限获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疯狂追逐资本的逻辑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无限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这无限膨胀的运动中不断被激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问题产生的实质,认为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生产方式,不断加深的异化劳动,盲目崇拜的消费主义是引起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马克思理论家认为只有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人对自然的统治变为人对自然的人道占有,使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方是解决生态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学、生态哲学意涵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探讨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指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共存的新态势,并阐明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动态,明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其研究对促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自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其科学内涵、历史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坚持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自特色优势、成功实践及对世界作出的独特贡献。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持、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扩大制度认同,凝聚制度共识,增强制度自觉。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问题并未凸显的时期,马克思从黑格尔等人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影响,以超人的预见力提出了自己的生态思想。他指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劳动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马克思的这些生态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增加了信心、指明了理论方向和实践路径,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