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性营销策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促销行为—品牌偏好—价格的博弈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竞争的营销策略与经营行为。指出,在中国市场上,各跨国公司都将近期市场份额最大化及长期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体战略目标,并通过营销战略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追求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而促销策略是树立品牌形象和培养消费者品牌偏好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还指出,价格是制约消费者选择自己所偏好品牌的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中国消费者相对较低的购买力限制了跨国公司品牌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增长机会的代理变量进行筛选和分析,选择资产的市场价格/账面价格作为度量企业增长机会的代替变量,并利用证券市场数据,应用Pes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关系.经过实证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比率与资产的市场价格,账面价格高度负相关,不论是什么行业的企业(金融行业出外),不论企业处于发展阶段的何种时期,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增长机会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相关学说,构建指标对甘肃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甘肃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具有"省内集中,全国分散"的特点,市场绩效表现出行业分异现象,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总体市场表现较差,宏观绩效不佳。对甘肃装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检验表明,甘肃装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一致关系,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机会在众多的商品里和相互竞争的品牌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在对于汽车的购买决策中尤为明显。由于汽车市场需求飞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销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目前,对于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导致了厂商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建立一个用于分析影响消费者购车偏好因素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测试对消费者品牌偏好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因素(包括产品品质、车型特征以及顾客性格特征),从而判断出哪些汽车品牌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为厂家与经销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是一种新尝试。研究发现 ,市场结构是决定投资支出的重要因素 ,从厂商层次分析 ,投资支出与行业中的厂商数目反向变化 ,随着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增加 ,单个厂商的投资支出随之下降。从行业的层次分析 ,行业的投资支出与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关系取决于行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应具体分析不同行业的需求价格弹性 ,采取不同的产业组织政策来促进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优势是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低成本识别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和防止消费者转售,其障碍是很难就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通过对价格歧视类型及实现条件的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实现价格差异;利用"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不同"消费包",通过消费者的"自我选择"实现差别定价;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等方式有效实施价格歧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经济条件下,厂商的市场竞争机制表现出与传统经济不同的特点。本文借用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分析范式,构建了消费者行为模型,证明了网络经济下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经济下厂商竞争机制和盈利模式,即厂商采取低价或免费策略增加市场需求量,争夺市场份额,并通过品牌建设和网络效应,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形成品牌垄断力量,同时利用派生产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腾讯QQ和奇虎360之争进行了现实解释,并提出了网络经济下厂商进行市场竞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对消费者而言还是对生产商而言,价格和品牌都是商品被关注的焦点。消费者通常都希望能在价格与品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们喜欢名牌,更喜欢“适价”的名牌。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价格调整和品牌形象分别进行论述,进而分析商品价格与品牌的关系,价格的调整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旨在为企业的商品定价和价格调整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商务快递     
2002年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六成购买力流向名优品牌。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80多种消费品中,位居销量前十位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62%。家电类名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为81%;食品类达到60%;服装类消费投向相对比较分散,名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到40%。羽绒服、羊绒衫、皮衣和各类内衣的销量前十位品牌已拥有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家电市场,八成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销量前十位品牌;空调销量前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别对移动通信运营市场中垄断市场结构和双寡头市场结构中的均衡价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垄断市场中,移动运营业可以实现最优的规模经济,但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持续下降的服务;在双寡头市场中,只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政策管制,保持市场的竞争活力,不但可以促进运营商实现更优的规模经济,消费者也可以得到价格持续下降的服务(即消费者可以得到比垄断市场中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实现有效竞争。最后,文章对我国移动运营业中的市场结构和移动通信服务价格做出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需求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基础,也是政府和相关市场参与者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本文构建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会增加房地产的需求,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人民币基准利率水平对我国房地产需求的影响不大;房地产的当期价格会影响房地产需求的正常消费部分,而消费者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则会影响房地产需求的投资、投机部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动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石油资源需求在我国不同行业间呈现的特征,分别利用ADL和DynamicPanel数据模型对七大行业部门石油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大行业的石油需求价格弹性在长期与短期均较小,在短期各个行业的石油需求数量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水平,滞后1期石油需求对当期石油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从而表明各个行业部门的石油需求具有典型的“棘轮效应”。此外,从单一部门和多部门混合估计结果的比较来看,ADL方法下石油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与长期价格弹性并无显著差异,但DynamicPanel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却显示短期价格弹性系数明显低于长期价格价格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很多行业都有同一品牌国产与进口同时存在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在评价此类产品时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评价,理论研究也证明了这种差异的存在性,但是却缺乏对这种制造国效应大小的研究。本文利用联合分析法,选择电视和汽车两类产品作为刺激产品,把制造国、品牌、价格、产品内在属性、产品保证五个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得出结论为:产品制造国对产品质量感知的影响权重小于品牌和产品内在属性,但大于价格和产品保证;产品类别和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对制造国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和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瘾型消费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烟草厂商利润率的因素。通过分析瘾型消费模型发现烟草厂商的利润率受到商品价格弹性和未来消费量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弹性越大,烟草厂商的利润率越低。文章结合山东省2009至2012年的实际销售数据分析发现,在收入较高的地区,价格弹性与销售额贡献度之间保持稳定的反向关系;在收入较低的地区,单价越低的烟草商品其价格弹性与销售额贡献度之间的反向关系越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存在着许多专业化市场,每个专业化市场都是由许多相似的同一行业的企业所组成。本文通过一个抽象的海滩占位博弈模型对城市中专业化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动力驱动下,相似的企业会对区位选择进行博弈,而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博弈中所形成的纳什均衡将是企业将选择同一地点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形成了专业化市场。而专业化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消费都具有正向的外部性。对于企业而言,专业化市场可以节省宣传费用,有利于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有利于展示特色产品并且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对于消费者而言,专业化市场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搜寻时间,并方便消费者根据自身偏好选择产品。  相似文献   

16.
名家艺术作品代工行为已屡见不鲜,这种代工与普通商品的代工有明显不同,普通商品的代工实现了真实的"品牌溢价",名家艺术作品代工隐含对消费者的欺骗。利用品牌经济分析工具,构建名家艺术作品市场选择直观模型,对比代工前后及消费者知情与否情况下的收益,发现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代工行为能够为名家带来额外的"名家效应溢价",而一旦消费者知晓名家作品的代工欺骗行为之后,代工会严重损害名家的长期利益。从消费者、创作者、相关组织三个方面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时所发生的代价除了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以外,还存在选择成本。引入品牌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我们的分析也为企业摆脱“价格战”陷阱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数量增加,而只有使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方能达到最佳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要素替代弹性视角实证分析1996-2010年间我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与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技术选择偏差。结果发现:(1)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技能双重偏向性特征,资本偏向性程度的加深不仅加大了对技能劳动的替代,更加剧了在分配上对劳动的掠夺性;(2)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投入存在适度匹配。资本深化并不排斥非技能劳动,但随着非技能劳动投入持续负增长,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匹配失当,技术无效率持续陷生产于不经济区域内;(3)资本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都富有替代弹性,尤其是资本对技能劳动替代严重,这是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选择偏差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就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特征价格函数形式的选择是从微观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使得模型能够正确表达价格与其特征之间关系的问题。利用计算机Matlab工具进行Box-Cox变换的应用,基于中国汽车特征价格回归模型,对2004、2005、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消费者了解汽车价格的变动趋势,进而了解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变化规律,对政府部门和汽车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品牌关系被关系研究学者视为品牌的本质所在和品牌提升的直接途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综合感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等行为的重要变量.以全国679个消费品调研样本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路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及购买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品牌关系是影响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的直接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