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NASDAQ市场的巨大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交易机制的创新。从交易机制角度看,NASDAQ市场的核心是做市商制度。通过实施竞争性的做市商制度,使NASDAQ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和公开性。证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证券价格的相对稳定性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焦点。借鉴做市商制度,创新我国证券交易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当务之急。NASDAQ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及其运作现代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分为两种,一种为“指令驱动机制”(order-drivensyste…  相似文献   

2.
柜台市场做市商制度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柜台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安排,做市商制度是OTC市场的运行机制.如何构建做市商制度?本文通过投资者和做市商的成本分析,揭示做市商制度运行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构建我国OTC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板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交易制度初步定为竞价交易制度.世界各国的创业板市场多数引入做市商制度,采用混合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能够为市场增强流动性,促进市场的稳定性,我国引入做市商制度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引入做市商制度对发展证券市场的作用以及做市商制度存在的缺陷。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提出我国二板市场应建立以指令驱动制度为主 ,以做市商制度为辅的混合交易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二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障碍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我国开设创业板市场,进一步深化对创业板市场有关具体操作问题的研究,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稳妥建设和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本文运用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做市商制度的模式,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主要可区分为四大类,我国正在创建中的创业板市场不可能沿用主板市场的完全竞价交易制度,如果采用纯粹的传统做市商制度,其建设成本将非常巨大,如果采用混合交易制度,则由于完全竞价交易制度与做市商制度的相互干涉使得做市商有可能陷入做市的困境,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拟采用平行交易制度将更有利。不管怎样,做市商制度将会成为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我们通过营造做市商的动力补偿机制,完善做市商的约束机制以及强化做市商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来完成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核心建设。  相似文献   

7.
做市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市商理论发展中有两个阶段-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我国创业板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的具体措施应该是:完善法律制度,发展场外交易,增强券商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我国股市运行质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康 《经济纵横》2002,(7):31-35
引入做市商制度 ,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增加交易的深度和广度 ,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做市商制度的成功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电子网络技术发达的基础上的 ,而在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则存在许多障碍。因此 ,应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为引入做市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克  杜猛 《财经科学》2001,(2):79-83
交易制度作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比较了委托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做市商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各自优劣所在。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提出我国创业板市场应引入做市商制度,建立委托驱动制度与做市商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障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冰 《经济视角》2013,(7):34-35
随着各国做市商制度的发展,我国新三板市场也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对我国新三板证券市场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发展我国的做市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程宗璋 《资本市场》2002,(10):70-72
证券交易制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内生变量。西方的做市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证券交易制度,在证券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应用是不一样的,譬如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证券交易市场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其做市商制度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它们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引进做市商制度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做市商风险成因的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市商制度指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机构作为特许交易商,向公众投资者进行连续的买卖双向报价,并作为交易的对方在所报价位上以其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通过做市商的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一定流动性。做市商制度在国外发达证券市场被广泛采用,以美国Nasdaq市场最为著名。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以竞价交易为主的我国证券交易市场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但在实施做市商制度中,面临很多风险与困境。面对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予解释。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备兑权证的推出呼唤做市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伟贤 《经济师》2007,(8):83-84
备兑权证推出势在必行,同时会引进做市商制度。备兑权证与做市商制度对目前的中国内地权证市场来说都是新兴事物。备兑权证是不同于原有的股本权证的,从各国的成熟权证市场来看,它的推出是必要的,同时我国也具备了推出的条件。做市商制度因其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流动性和提供新的交易机会等功能,所以能为备兑权证推出控制交易风险,保证市场安全。做市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良性的备兑权证市场。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二级流通市场不活跃,我国公司债券流动性差,变现性弱,增大了投资风险,影响了它在一级市场的发行。提出通过建立做市商制度,来加强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加快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从做市商制度的含义、运作模式、意义、介入时机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不宜过早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市商制度就是以做市商为中心的市场交易制度。在使用做市商制度的报价驱动市场中,证券的买卖是通过作为中介的做市商完成的。做市商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分别同实际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并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确定买卖价格,交易者则可以就买卖的证券与做市商进行议价。由此,做市商将债券交易分成两个相对分离的市场,分别在买入和卖出中充当市场组织者和交易中的一方。做市商推出的买卖价格中,买入价低于卖出价,其差价就是做市商的主要利润。  相似文献   

16.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设计要为市场实际的发展和演化留有空间。以集中竞价机制为基础,引入多元竞争性做市商、融合竞价做市商两种制度的混合型做市商制度,能够满足制度变迁的阶段性要求,是现实国情约束下创业板市场的最优交易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初期,做市商制度在各国家及地区得到普遍应用。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制度逐步演变为混合性做市商制度。2014年我国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通过对市场整体以及协议转让、做市转让两类股票样本进行比较,文章认为在政策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等因素作用下,新三板市场整体规模、流动性均得到快速提高,做市商制度在流动性改善、价值发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挂牌公司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对分层管理提出了现实需求。提高流动性仍然是新三板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需要从制度、需求、供给、监管四个方面进行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商。这意味着银行间市场将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率先建立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一种典型的报价驱动机制。在证券市场上一些具有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机构,不断向投资者报出特定证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保证及时成交,投资者可以在做市商所报的价位上向做市商买进或卖出证券。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从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考核,世界上最完善的当属美国,我们应借鉴美国OTC市场的经验,要构建和发展我国的OTC市场,应从制度设计入手进行明确定位,在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探索OTC市场的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OTC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刘菲 《经济导刊》2003,(9):67-68
目前,我国国债场外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流动性不足,价格波动较大。这种情况在最近两年来的几次大的市场波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利于市场的发展。究其根源,与我国至今尚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做市商制度有很大关系。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故市商制度的功能及实现 做市商制度一般仅指场外市场中的交易组织者而言,就是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买入和卖出的双向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