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只要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就不会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2.
《商务周刊》2009,(6):17-17
Bloomberg刊登的专栏文章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是一种幻想,而且中国也不可能挽救世界经济。文章提出至少有五个原因可以证明中国经济不可能在2009年反弹:  相似文献   

3.
周其仁 《商界》2007,(1):70-72
高速增长的经济,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带动公司和公司群健康、持续、高速地成长,在国家经济增长与公司成长之间,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组合。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公司成长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2011,(3):96-101,137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消息感到意外。然而到年末,政策制定者们可能很快决定他们的降温措施有些过火,可能试图升温,在进入2011年开始时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09,(7):30-30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吴庆的文章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是U型的。即使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消费不会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特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持续稳定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基于同样的国际经济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或难早于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地的需求复苏。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当下恰正处在不转型就可能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因此,刻不容缓的转型,保持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比推动短期过高增长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8.
新短缺经济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徐凯 《国际贸易》2006,(6):11-15
本文的"新短缺经济"是指中国在摆脱产品市场上产品短缺之后,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与传统短缺经济完全不同的要素短缺经济.这种新短缺经济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表现在外贸上则是中国粗放型外贸畸形发展的必然反映.它使中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短缺,极大地制约了"自主性经济增长"的空间,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极可能陷入"悲惨式增长".因此,要走出生产要素短缺的"新短缺经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居民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以世代交替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框架,在假定收入和能力是异质的条件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意味着更多人力资本积累和更快经济增长。同时,本文利用1978-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这一假设,同时,还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一季度,受到经济增长回升推动,中国钢材需求增长超出预期,由此刺激钢铁产量“跳增”,接近两位数增幅。如果不发生世界经济二次衰退,预计全年中国粗铜产、需量(需求中含直接出口,下同)都将超过7.5亿吨.同比增长7%以上,可能不是微弱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11.
周琦 《中国市场》2011,(44):98-98,100
经济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的救市举措都有可能再次造成"滞胀"的局面,中国也不例外。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本驱动型,而该种经济增长模型则具有造成"滞胀"的隐患。中国经济增长应摆脱资本依赖,采取各项措施启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锐 《国际广告》2010,(12):137-138
瑞士银行预测,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未来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仍将增加到平均30%。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具有“保”与“反”的二重性,即在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又要反对其权利的延伸与滥用。知识产权的正面作用是可以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产权的负面影响是垄断权利的延伸与滥用、驱逐竞争对手和扼杀技术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阻碍当地经济增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限制知识产权滥用,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在创造了增长奇迹之后的今天,如何创造出持续性的高速增长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文章认为,快速从过去的增长模式中实现中国特色的发展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切实可行的做法其实是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有针对性的开发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这种极具排他性的产品的创造必将在全球化市场中独树一帜。这一增长策略将为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港澳价格信息》2014,(4):62-62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因新一届政府的全方位改革方案为之一振,普遍调高了对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然而,市场已经回归谨慎,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必要保持警惕以避免大规模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必然遭遇的阵痛,特别是今年投资下滑过快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失速;二是改革推进时协调困难可能导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冷静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赖颖梅 《商场现代化》2006,(24):176-177
从1978年至2005年,我国的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如何解释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及该种增长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是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当前中国飞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世人瞩目,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纵观各种经济模型,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和源泉,是由各个国家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国情决定的具体的特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分析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阶段与演变以及最新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汤敏 《商界》2008,(10):90-90
为了使中国不掉进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中,就必须厘清可能存在哪些陷阱。第一个陷阱,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这个陷阱里了。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世界上确实还有另外一种增长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魏杰 《中国市场》2012,(42):13-16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行状态,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经济出了深层次问题。解决之策是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度调整,包括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实现稳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李琳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19-20
通过用中国28个省在20年间的数据组来测定出生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针对汉族而不针对少数民族,这种特殊的政策就允许我们运用一省中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作为有用的变量来判定出生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这个结论不仅与马尔萨斯的观点相符,也暗示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