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培养新型牧民。就目前来看草原牧区劳动者的素质难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国内的竞争要求,人才短缺是草原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因此、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化进程中,包商银行如何寻找可以胜任国际化岗位的各类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是其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的重要挑战。一、包商银行获取国际化人才的渠道分析一般来说,包商银行可以从三个渠道获取国际化人才:一是挑选那些经过包商银行总部教育和培训,并且取得经验的本国公民。二是经过东道国的银行分支机构教育和培训,并取得经验的东道国的人才。三是从第三国中选拔的国际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高校办学的主力军,也是高校的战略资源,更是高技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头等大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职责,以人才为本,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晨 《中国外资》2021,(3):74-75
在陕西省“五新”战略背景下,西咸新区做作为国家级新区、应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和人才自身三个角度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推进人才强区,为西咸新区经济新常态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人才资源能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目前对陕西经济建设与人才活力之间的关系,尤其对西咸新区在驱动人才活力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因此,在陕西省“五新”战略背景下,研究西咸新区驱动人才活力的因素,有助于西咸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周枝栋 《中国外资》2012,(7):208+210
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同样,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要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人才工作至关重要。努力构建和拓宽人才开发体系,是推动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智力支持。笔者作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长期的认真学习、工作,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人才开发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丽 《河北金融》2021,(12):33-35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金融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行业稳健运行的依托。通过对金融人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应加强对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金融科技人才和培养,应广纳天下英才,要充分营造和不断完善引人用人的“软”“硬”环境,着力建造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科学的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企业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作用,积极开发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特征,那么,企业怎么正确选择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建设的新思想,为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银行实施人才强行、人才兴行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在金融国际化、多元化的条件下,银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袁涛  李秀云  郭晓维 《中国外资》2011,(17):162-162
<正>人才是企业兴衰之基,发展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一流的人才,特别是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获取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其关键是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做好人才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储备等工作,对人才资源进行科学有效配置,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其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实践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而言,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无论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从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角度看,探索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有利于开发个性和潜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为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内蒙古财经大学在财政税务学院推行"双语、双证、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鉴于国家、企业对高级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广东商学院财税学院肩负着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培养大量高层次、实用型的税务专业人才的重任。如何在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下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税务专业的人才?如何明确税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广东商学院税务专业为例,对税务专业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着力培养"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岩 《税务与经济》2022,(1):107-112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吉林省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强力支撑.吉林省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强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各类人才留在吉林省就业创业,引才育才用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吉林省较小的经济体量、较窄的就业空间和较弱的政策落实力,导致青年人才留在吉林省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进入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高校人才激励体系往往注重于教师,而忽略学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文章在界定高校人才财务激励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高校人才财务激励体系设计。从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两大方面建立了较系统的财务激励模型。个人激励又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两个具体方面。文章设计的财务量化激励体系,可以为高校人才财务激励提供理论和实务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耿宝建  殷勤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4):109-122
当前金融与科技融合驱动下的新经济浪潮逐渐拉开帷幕,传统的高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培养范式在新形势下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形成了一场由传统教育到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变革。新时代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与体系重构,是中国提升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新时代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创新要求及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金融与科技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作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时代竞争的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成为现阶段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市场营销蒙授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单一、生源基础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套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面窄过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弊端,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消极对待学习,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必须通过确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学运行管理、重视对蒙汉双语授课专业学生的管理等措施,对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而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却大量缺乏。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筹备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存在着地域、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劳动关系问题更加复杂,急需培养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该地区劳动关系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本文就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必要性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学科的发展依托于金融业发展。金融学科的建设在当前需要关注金融学科究竟属于经济学还是属于管理学、金融学科能否成为一级学科,以及当代国内外金融学科的新发展。金融学科建设既要结合我国实际又要立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拿来主义”不是最佳的选择。金融人才培养要分层次,要考察和判断社会有些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均要建立在金融研究深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困难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期教育以及望子成龙家庭教育等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为对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靠高校是不够的,需要从幼儿教育到高等中学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前期全社会教育环境的立体式改革,才能够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