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2017年我国277家创业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股权结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企业绩效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②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企业绩效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③在股权适度集中的基础上,股权制衡度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④技术创新部分中介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股权结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企业绩效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2017年我国277家创业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股权结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企业绩效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②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企业绩效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③在股权适度集中的基础上,股权制衡度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④技术创新部分中介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股权结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企业绩效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华幸 《经济研究导刊》2016,(4):80-82,84
以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企业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分别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测量指标,同时以ROA和ROE作为企业绩效的测量指标,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对于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建议适当增加大股东比例,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5家上市银行2004-2010年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资产配置风险呈显著的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性质有助于银行谨慎经营;治理机制中,股权制衡有利于抑制银行资产配置中的风险行为,而独立董事及管理者持股对资产配置风险未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验证了股权结构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为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8年深市中小板块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投资持股的7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变异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企业绩效的代理指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解决自变量(反映股权集中度多个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藉此检验了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投资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降低风险投资企业股权集中度,意味着企业引进了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者),这将导致"利益趋同效应"大于"利益侵占效应",并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财富》中28家制造企业的股权结构数据及公司财务绩效数据,应用spss 1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财务绩效中销售增长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关系不显著,非国有股中银行、基金及信托机构的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也不显著.通过对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分析,可以对中国的制造业行业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股权"市场结构"、最优负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代理成本包括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反映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经理为最大化私人利益存在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大股东通过关联方投资的"掘隧道"行为侵占小股东利益.文章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分析了不同股权"市场结构"下股权集中程度、监督成本与两类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认为在完全竞争股权结构和完全垄断股权结构中,只要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后,监督才有效率而且监督成本与股权集中程度成反比关系,达到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分散性股权结构和垄断性股权结构对于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整体代理成本最为有效.文章认为应该适度分散国有股权,鼓励具有有效监督动机的股权适度集中以降低整体代理成本,股东引入最佳负债水平同样也能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06,自引:3,他引:206  
在对大股东的性质作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具体来说,在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和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所表现的激励程度最高,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次之,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最低。同时,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而且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1.
余澳  李昀桦  薛熙 《经济纵横》2012,(6):110-113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40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多个股东分享控制权的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第一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从而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2001--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性质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而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等董事会治理因素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与兼并行为倾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先诚 《财经研究》2004,30(6):134-144
文章运用Logistic过程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兼并和被兼并行为,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股权属性、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变量对企业兼并行为具有显著解释能力.具体而言,法人股第一大股东、第一、二、四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股权集中度高、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倾向于对外兼并;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主动出让股权或为国家股的公司则易于被兼并;大股东股权协议转让、关联交易和现金支付的兼并成功可能性高.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兼并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具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构建了最优股权结构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存在最优股权结构。利用2006-2012年中国80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一致:公司价值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非控股大股东股权比例也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上治理水平不佳,董事会独立性不高,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并不十分匹配;国家作为控制人,其公司价值明显更低。本文认为,一个现代公司最优股权结构为: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在50%附近,其余为分散型的中小股东;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超过20%,以保证大股东间相互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5~2007年发生并购的171家A股并购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非参数回归方法就企业资源与并购后的绩效、绩效改善程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并购企业人力资本对并购后的绩效存在总体为正的显著的阈值作用;物质资本不仅对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存在阈值作用,还通过与股权集中度的显著负向交互作用影响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此结论为并购绩效实现过程中不同资源要素的非线性贡献机制以及大股东对企业资源的掠夺行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杨倩  杨佳 《经济论坛》2009,(15):134-137
文章以中国物流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其2005年末和2007年末的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进行了对比,分别分析了两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支持了物流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三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各主要相关变量之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在股权集中的不同程度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以扩大企业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应加强股权集中以增加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高时,通过股权制衡来增加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银行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与银行绩效呈正相关,这说明股权 过度分散和过度集中都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适当的股权分散可以防止“一股独大”;研究还发现,与主流观点相 悖的是,国家的相对控股提高了银行的绩效。考虑到我国市场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分散的私人股权交易易产生“搭 便车”问题,因此私人股权未必比国家股权优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指标,并组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截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削减大股东集团的持股比例,形成股权分散型公司,以求通过外部市场的收购压力,促使公司高层努力改善公司经营状况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与综合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上市以来至2008年公布的所有年报和半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不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对包括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在内的银行综合绩效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综合绩效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董事会规模和银行综合绩效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控股股东性质对上市银行综合绩效没有明显影响,也无直接证据支持战略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显著改善银行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