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2001年到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分城乡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通过计量模型方法的研究发现:考虑交互作用后,城乡收入差距、房价均会引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呈"倒U型"关系,房价基本上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可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物价水平主要影响城镇居民,而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利率和金融危机并未影响我国的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我国各省域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PC),进而构造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探讨对外开放与房价上涨对MPC的影响。研究发现:开放程度和住房价格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演变态势,而MPC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全国层面以及东、西部地区,房价与MPC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开放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居民MPC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是稳健的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有其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乡平均消费倾向的不同,城乡间消费差别与城乡间收入差别曲线是不同的。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表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大于(小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时,城乡间消费差别倒U曲线高于(低于)城乡间收入差别倒U曲线,且城乡间消费差别倒U曲线的拐点比城乡间收入差别倒U曲线拐点出现得更早(晚)。从时间顺序来观察城乡间消费差别与城乡间收入差别出现拐点的前后可能会出现观察上的误差,而从经济发展水平或城镇化来观察会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与最优政府支出:理论与动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证明:在无限期假设下,处于稳态经济中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两者的关系取决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政府边际支出倾向。经检验表明,这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表现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先产生挤入效应,后产生挤出效应,且在2005年达到挤入效应的最大值。分项检验中,一般公共事务性支出和民生性政府支出分别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经济事务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呈现为先挤入后挤出的"倒U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几点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趋缓,其原因尚未得到合理解释,文章试图从房价上涨这一角度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根据CHFS(2011)微观调查数据及各个城市2011年的房价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抑制了升级型消费支出,房价每上涨1个百分点,升级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下降0.0281个百分点,并且对拥有多套房产的居民来说,房价上涨对升级型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房价对于不同地区居民升级型消费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减少了居民升级型消费,而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的升级型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文杰 《价格月刊》2016,(10):11-14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比重持续增长,房价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导致房价收入比过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滑、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落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过高的房价通过“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流动约束效应、信心效应”等渠道刺激着城镇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又通过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消费信心效应等渠道抑制着城镇居民消费.总体而言,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引导民众树立合理消费理念、科学推进城镇化等措施,减少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只说明了应激唤起程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没有进一步解释倒U关系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对倒U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剖析了形成倒U关系的条件和原因,有助于研究者们对该课题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企业冗余资源前因变量的讨论存在分歧且缺乏对环境因素影响机制的深入分析。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条不同路径影响下,上一期的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当期的沉淀性冗余资源正相关。而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呈现倒U型关系;当期的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的两类冗余资源均呈现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商》2016,(2)
房价的不断上涨在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本文探讨房价与分配比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并从通货膨胀、资产的财富效应、消费等角度具体研究其影响机制,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9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考察房价及其影响。一方面,房价预期上涨不仅对总体消费意愿有负向作用,而且对购车意愿、大额商品消费意愿和旅游意愿均具有负向作用;另一方面,房价预期上涨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购房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当期房价对房价预期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从房价上涨的角度解释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房市政策松绑虽有助于防范行业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但也存在进一步强化房价对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抑制效应的可能。如何统筹“稳增长”和“促转型”两大目标是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基于2003—2018年中国25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置于内循环战略背景下考察房价影响双创的需求侧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房价对双创的影响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前者的提升通过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进而正向影响双创发展,然而这一影响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和房价的高企逐渐式微。并且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抑制进一步强化了房价的负面效应。限购政策虽然通过投资端结构的改善缓解了房价对双创发展的负向影响,但并没有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这一作用,还会导致财政收入紧缩,给政府收支平衡和地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因此,后疫情时代亟须制定相关政策以统筹投资、消费和地方财政,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激发区域双创活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从企业和劳动力的角度分析要素相对价格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利用1997—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就可流动要素价格(工资)和不可流动要素价格(房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对房价与第二产业就业和产出呈倒U型关系,与第三产业就业和产出则显著正相关,即过高的房价会对第二产业造成挤出效应,抑制其就业和产出,相对工资同二三产业就业和产出则呈线性关系,房价和工资的共同作用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的工资及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房屋质量和房价上涨的关系,倒可能是负相关的关系,我们知道房价上涨的时候,房屋供不应求,开工面积急速扩张,无论从管理机构还是从技术人员上来看,都出现了短缺现象,而在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下,出现对质量管理的放松倒是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总额增速创近4年历史新高,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在15%以上,但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出现拐点,呈现"倒U"现象,即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挤出效应超过正向拉动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房价收入比过高、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进入上涨态势、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较大变化。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应该较好地利用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倒U"关系,扬长避短,并通过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保障性住房政策、房地产相应税收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余泳泽  李启航 《财贸经济》2019,40(1):128-143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全国或省际层面来展开的,较少有文献剖析特定省份内部的城市消费差异特征,为此在剖析房价波动对消费影响的预算约束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三条传导路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在太原、大同两城市体现出正财富效应,而在其他城市体现出负财富效应,且作用力度存在显著差别。据此,从实施房地产分城调控政策、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山西省的居民消费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杰  陈容 《财贸经济》2022,43(1):107-121
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出口活动及出口优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效应,是迫切需要得到充分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利用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管制放松政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金融业扩张与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此揭示了中国背景下金融业扩张对地区出口扩张具有的非线性影响作用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来源于金融业扩张对各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其机制是,金融业扩张对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产生了突出的挤出效应,对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U型”关系影响效应,二者的叠加效应构成了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金融“脱实入虚”以及金融业过度扩张现象,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渠道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焦健 《财贸研究》2019,30(9):101-110
构建一个局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董事会异质性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于B-样条展开的非参数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得出比参数模型更好的分析结果。实证结论显示:董事会异质性对企业业绩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董事会异质性对企业业绩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呈异质性,业绩越好的企业,其业绩受董事会异质性的影响越显著;对于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董事会异质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模式不同,且在相同条件下,董事会异质性对国有企业业绩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