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基本保证,凝聚了三代领导人的必血和智慧,毛泽东“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掀开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崭新一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诊断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江泽民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阐述是面向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高瞻远瞩的认识。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在本质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意义将随着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左”的错误为背景,论述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敢于正视错误,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全党智慧,为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全国人民渡过困难时期。这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不论在进攻还是退却中,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充满了他与党内错误思想进行的各种斗争,他本人也遭遇过多次打击。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对待不公正待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判断一个人心智境界的重要指标。毛泽东是如何对待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呢?  相似文献   

5.
高振兰 《经济师》2009,(12):31-3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群众路线思想。文章先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进行比较,指出他们二人在这一思想上是丰富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是对列宁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是对“左”倾错误深刻批判的产物;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包括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前进、夺取全国胜利等系统观点;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宏伟的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检阅我们成就和力量的庄严典礼。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一切为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建立了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外国友人和世界人民,表示诚挚的感谢!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是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发展的科学。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特殊国情,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为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私营经济思想的形成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以及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创造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私营经济思想提供的理论支持构成了邓小平私营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构成了邓小平私营经济思想的实践渊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鼓与呼、监督与促进作用,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发展重心也逐渐从满足政府管理需求向营造优质环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转变.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预判,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 ,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对技术革命极为重视 ,他认为 ,不搞科学技术 ,生产力无法提高 ;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有一个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 ;为了完成技术革命 ,他坚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 ,号召科技界“向科学进军” ,部署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毛泽东技术革命的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战争论     
《科技与国力》2001,(1):16-17
人民战争理论,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早在1849年,恩格斯就在《皮蒙特军队的失败》一中正式提出“人民的战争”这一概念,但把无产阶级人民战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领袖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革命战争,是无产阶级人民战争理论的最深厚的根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尤其是《论持久战》等作中,最深刻、最精辟地论述了人民战争的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是和毛泽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邓斌  杨永纯 《生产力研究》2006,5(7):130-132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战略思想。它包括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向科学进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实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是国际因素对于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面对20世纪50年代初期两大阵营对峙的严峻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加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抗美援朝战争进一步强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意识。苏联的支持、援助,使中国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成为可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作用坚定了中国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时代内容──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经委马孝琦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经济家。毛泽东经济思想科学体系是关于人民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经济的规律及运用经济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的核工业是严格保密并鲜为外人所知的领域。50年代,陈毅元帅一声怒吼:中国入就是穷到卖裤子,也要搞原子弹。毛泽东于1956年批准成立原子能事业部,揭开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序幕。《中国核工业——为二十一世纪第二次创业》是本刊记者采写的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蒋心雄的专访文章。首次向外界披露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智慧交通是交通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智慧交通建设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智慧交通研究梳理发现,目前国外大多是基于机器学习角度检测路面异常状况,而我国道路异常现象检测仍是一个研究缺口。为此,基于智慧交通背景,提出一种基于众包和DTW技术的道路状况检测模型(智能巡逻)。实验表明,该模型比以往的异常路面检测方法更有效,为我国未来道路检测和交通智慧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毛泽东美好生活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是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