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与国外普遍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立法并依法运行情况不同,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严重滞后,致使政策性银行因无法可依、监管失当而无序运行,从而降低了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导致政策性银行功能异化和社会责任尽责偏离。在国开行已商业化、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提政策性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立法建设,保障政策性银行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各国政策性银行也处在变革之中。本文总结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法国德夏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印尼人民银行以及日本、韩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做法和经验,明确指出走商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是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实选择。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早已开始,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必须坚持"一行一策"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从长远来看,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目标是组建一家政策性金融集团。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社会保险纳入政策性金融的范畴,论证了社会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与政策性银行一样同属于政策性金融.进而认为社会保险可通过政策性银行业务进行某种形式的融合以发挥政策金融的整体优势,使国家信用在二者之间融会贯通,充分运用,减少国家信用外溢.在当前相互独立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保险之间构架联系的桥梁,使政策性资金在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体内循环,以解决当前政策性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的困境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及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较为详尽地论证了政策性金融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性金融融合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宝宁 《现代财经》2002,22(3):19-21,33
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表明政策性金融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统观我国1994年以来的金融实践以及未来的经济、金融发展,我们发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需强化,体系待完善,我们可从加快建立政策性金融法规和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监管机构、拓宽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加强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及适时增设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几个方面出发,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多年的运转,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改革。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将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对政策性金融业务,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机理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机理的特殊性韩光远张玉华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机理的特殊性,是我国当前金融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难点性问题。明晰和正确认识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机理的特殊性,对丰富、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指导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界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以及...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黄金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边界性以及现阶段的我国经济金融特质决定了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必然性,缘于此,去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但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其功能就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存在较大缺陷,已不仅是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现有体制下的机制转型就能解决的;不能就农发行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只注重机构的存在形态,更要注重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走机构路径,应是一种制度、一个体系,它包括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重新定位、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社区再投资制度安排、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综合改革以及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十分必要和紧迫,但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在低碳经济引发碳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应该得到发挥,特别是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地方性碳金融政策性银行.文章从建立碳金融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入手,即碳减排产品的公共特征和外部特征,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和银行性两大特点,分析了建立地方性碳金融政策性银行在理论上有依据,政策层面上有支持,以及技术层面上的可行性.从而得出了应该抓住机遇,尝试性建立地方性碳金融政策性银行,促进我国的碳减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策性金融在实际运作中的弊端逐步显现,政策性金融转型是必然趋势。在政策性金融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明确政策性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又要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理顺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调整其作用领域,改革其提供方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体制。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调整政策性金融的提供方式,即由直接提供资金转向提供国家信用,由审批信贷资金转向审批国家信用限额。  相似文献   

11.
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安排,由于市场发育滞后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政策性银行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立足政策性业务领域,把握实践中的动态性。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探讨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严建红 《新经济》1995,(10):54-57
1993年12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将设立政策性银行。成立政策性银行,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而能从体制上改变以往专业银行政策性与经营性业务不分的混乱金融局面。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制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其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赵海宽等学者关于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主张提出异议,认为成立政策性银行既不能给专业银行企业化创造条件,也不能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成立政策性银行并不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崔艳梅  王莹 《经济师》2004,(10):224-225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是各国普遍采用的 ,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内所允许的政策性工具。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在出口方式需要进行战略性转移的背景下 ,充分了解和应用这一工具意义重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一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机制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金融演化的国际潮流及中国面临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其中确实存在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潮流;但这种潮流只是政策性金融发展的一个局部特征,而不是整体特征,不宜泛化,尤其不宜直接照搬到政策性金融尚未经历过较充分发展的后发经济体——中国身上来。我们需要理智地借鉴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国际经验,避免误导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强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将此作为确定政策性金融改革路径的主要因素与考量依据。要从战略与长远的角度看待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改革,积极建设、合理发展,发挥政策性金融之利,遏制政策性金融之弊,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吴典军 《经济师》2001,(8):150-151
文章着眼于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功能的发挥 ,从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出发 ,结合实际情况 ,对政策性金融文化的内涵、作用和目标取向进行了系统分析 ,就政策性金融文化个性特征的定位以及构建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裘婷婷 《新经济》2015,(2):31-32
政策性金融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金融理论研究当中非常具有争议性质的话题,因为政策性金融牵涉到政府与市场、财政和金融等等领域。本文主要是基于政策性金融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政策性金融当前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具体实际,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国家保障农村社会强位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特殊制度安排.但由于内外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及困境.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现代金融前沿理论与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有关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认知偏差、行为偏差和功能失调,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困境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庆 《经济师》2006,(3):243-244
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已百年有余,其鲜明的性质、独特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新形势下,我国政策性银行应抓住机遇,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缩短与国际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