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价格监督检查证据,是指一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种类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调查取证是价格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获取的证据是证明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一、我国法律对行政证据的规定证据,在法学界一向被视为诉讼的支柱,是构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基本情况关系到责任主体和当事人的责任能力,非法成立的组织从事违法行为,应以有关责任人员为违法主体,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从事违法行为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实践中判断当事人基本情况是否清楚,我们要求办案机构提供当事人《营业执照》、有关登记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不能提交复印件的,要求提供有关发证机关的证明材料。达到了上述要求,就可以认定当事人基本情况清楚。二、关于事实和证据情况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是案件核审的重点,也是最不易把握的难点。所谓基本事实,就是当事人违反…  相似文献   

3.
行政违法行为的证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是行政执法机关正确处理行政违法案件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执法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了规范。这对于促进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公正性、程序化、规范化,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对行政机关执法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基层执法办案、调查取证的整体水平看仍不容乐观,证据的缺失现象可以说“俯拾皆是”。一、现有证据不能支持违法事实例8:HH汽车配件制品厂制售冒牌HH…  相似文献   

4.
一、听证应以质证和申辩为核心,听证主持人不能表现出追诉的迹象《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6项规定: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理由和行政处罚的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由此可见,听证的核心是质证和申辩。所谓质证是指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行为违法的相关证据,由当事人逐份进行核实,或予确认、或予否认,并有权提出新的相反的证据,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或自己的行为没有违法;所谓申辩,是指案件调查人员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提出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及应当从轻处理或不予…  相似文献   

5.
询问是指工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是工商机关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有关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的询问要点,作一点概述,与大家一起探讨。主要内容包括:1.搞清基本违法事实,按“五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以何手段从事何种违法经营活动要求,尽可能问清涉案财物的数量、经营的规模、违法经营额、违法所得、参与人情况以及违法行为的来龙去脉等。2.以何种名义(即公司、个人独资、合伙等)从事经营活动,内容包括搞清当事人是…  相似文献   

6.
(三)缺少对所认定的证据的必要阐述。案例:《关于商场金店经销不合格珠宝首饰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正文部分:“商场金店在2002年6月初全省统一对珠宝商品抽查中,被抽样品11件,有9件不同程度存在问题。3件锆石戒指标识不规范,4件钻石戒指净度、品级不合格,2件珍珠项链为养殖珍珠(未予注明)属不合格产品。6件不合格产品价值为41200元。此经营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了……”此《处罚决定书》正文,不但对违法事实叙述得过于简单,而且对该事实所依据的证据、证据的出处、在此案卷宗的载体只字未提。从所叙述的事实看,…  相似文献   

7.
调查取证是价格监督检查调查阶段的重要工作,调查取证所取得的证据,是佐证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的主要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因此,价格执法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理解调查取证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才能保证价格监督检查案件的顺利审结。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向社会展示公正执法的最终载体,也是一份直接面向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良好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工商部门的处罚决定书,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1.在叙述具体的案件事实时,基本要素不完备,表述过于简单,无法从决定书中看出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轻重、后果;2.确认违法事实的证据不作交待,依据什么作出这样的事实认定缺少必要的说明;3.处罚决定书所适用的法条只交待了条、款、项的序号,而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并不知道法条的具体内容,反映不出案件的…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我国颁布《行政诉讼法》以来,全国人大相继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立法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了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但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误区、偏差和瑕疵。本文结合执法工作的实践,从微观的角度对行政违法行为性质认定、具体法律规范的适用、调查取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行政违法行为认定的偏差工商部门查办违法行为,首先要查清违法事实,然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应相关的法律规范,确定该行为违反了那一…  相似文献   

10.
1.“购销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行为”的违法性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没有具体规定购销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的行为,是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但不能据此断定它不具备违法性。在执法实践中,这种行为被视为“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行为”而被禁止。执法实践中将其认定为违法,是禁止走私物品在流通领域进行交易的需要。走私物品逃避了海关监管,属违法物品,禁止其进入市场交易,是国家管理市场交易行为的现实需要,应受国家权力规制。但在流通领域里,要查证交易双方交易的物品确为走私物品异常困难。这是由“走私…  相似文献   

11.
补强证据规则与工商行政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由于其存在证据资格或证据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点,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依靠其他证据的佐证,借以担保其真实性或补强其证据价值,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补强证据规则最初出现在刑事诉讼领域,其设立宗旨在于保护处于弱势的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对案件事实作出错误认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71条基于行政诉讼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性,引进了补强证据规则,该规则一般只能适用于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案件事实的判断,不应适用于对原告主张的案件事实的认定①。该规则无疑将对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产生重大影…  相似文献   

12.
调查笔录是证明环境违法行为、违法事实和违法情节的重要证据之一,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和裁量的重要依据,在环境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参考相关行政法学知识,结合日常环境执法工作,谈谈体会,供环境现场执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文婧 《商》2014,(6):195-195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证明妨碍行为的内涵特征、法理依据、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柯然 《商》2014,(2):226-226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性、合法性,确认继承人的继承权的活动。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诸多业务中较为常见的一项业务,但是也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一项业务。因为有些当事人企图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者出于省事的目的,而向公证员提供假证据,使得公证员的工作增加了一些困难和风险。对当事人的继承资格认定,需要公证员在办理继承公证时认定一系列的证据和事实,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对证据核实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  相似文献   

15.
案件进入办案调查的证明阶段后 ,需要调查什么、证明哪些内容 ,是办案工作中首先需要从总体上搞清楚 ,同时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的问题。一、证明的概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工作中的证明 ,是指办案人员收集、审查判断证据 ,确定违法事实是否发生 ,其程度、后果如何 ,违法主体以及其他有关案件事实的执法活动。证明在办案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是办案工作的核心。证明又是查明违法事实的基本方法 ,它贯穿于立案、调查、结案等一系列办案阶段之中。只有在收集、审查判断证据 ,并运用证据完成了确立案件事实的证明任务之后 ,工商机…  相似文献   

16.
胡云飞 《消费导刊》2009,(18):147-148
清末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是中国传统证据制度近代化的初始阶段。这种初始性在证明标准方面表现为立法没有就证明标准进行正式的规范,甚至没有出现证明标准这一概念。但相对于传统的证据制度,近代的证据制度对于司法官在认定事实方面毕竟出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要求当事人用证据证明主张的主要事实必须要达到能够使法官产生强固心证的程度。不足之处是,这一时期的证据标准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领域几乎没有差别,这可以说是当时法律关于证明标准规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检验检疫系统围绕建设法治质检的目标,文明、规范、公正执法,打击违法行为成效显著.但是,在对外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处罚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1.普法工作未真正深入人心.一些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小微企业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了解,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以致出现违法事实还不知道自己违法这一“怪象”. 2.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有待提高.个别企业存有侥幸心理,受经济利益驱动实施违法行为.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因此,企业宁愿选择“受罚”.逃避检验检疫、虚假报检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检验检疫机构执法的威严性.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作为司法证明的-种重要手段和证据方法,在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上与当事人的权益有着重大的关联,越来越为诉讼案件所广泛运用,而对于诉讼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来讲,在作为某些行为的受害者,已经苦不堪言的情况下,还必须面临司法鉴定时,多会为负担不起费用而陷入窘境.本文所要研究的建立司法鉴定救助制度,将对保障诉讼当事人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无序的拍卖现状 目前拍卖市场内部运作中违法、违规、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黑箱操纵、利用媒体进行不正当竞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与委托人、竞买人恶意串通,拍假、假拍,偷漏国家税收,不支付委托人的拍品价款等违法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所谓的“行规”已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拒绝或利用有关部门抗拒监督检查,以达到掩盖内部违法行为的目的。其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零口供”“零直接证据”的现象,本文分析柏景湾爆炸案来证明间接证据可独立证明案件事实,通过间接证据的组合链接认定案件事实,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得出证明结论,有高度盖然性,推理出唯一性的结论,既节约诉讼成本,又提高诉讼效率,有力地打击犯罪,弥补间接证据链条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